⊙漳州融媒记者 陈慧慧 通讯员 陈淑君 林琼 文/图
在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中医与康复学院学生的实习手记中,诊疗不只是治疗流程,更是与患者的温暖陪伴。
他们在实习岗位“乘风破浪”,以经络辨证校准诊疗坐标,用“望、闻、问、切”把脉患者思想,让仁心与仁术双向赋能,锻造新时代青年岐黄先锋。
必须跑在病症变化之前
在临床实战中,如何突破“纸上谈兵”,是2022级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李熠均在实习中,需要突破的“第一关”。
“中医经络之学如浩瀚星河,穴位与病症的对应关系绝非刻舟求剑。”初上临床时,李熠均也曾陷入“按图索骥”的困境,“当时我接诊一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时,虽精准针刺腰阳关、大肠俞等穴位,但却疗效甚微。”这让李熠均非常疑惑。这时候,带教老师伸手轻按患者腰肌,道出其中缘由:“患者久坐导致深层筋膜紧张,必须结合推拿松解肌肉,再辅以电针治疗,才能获得治疗效果。”这堂生动的实习课堂,也让李熠均深深感叹:“穴位是死的,病机是活的,医者的辩证思维必须跑在病症变化之前。”此后,李熠均尝试探索“三维诊疗笔记”——记录病症特征、绘制经络反应图、标注治疗反思,逐渐形成“评估——调整——反馈”的动态诊疗思维。在9个月的实习中,李熠均累计服务患者500余人次,实现从“跟班学徒”到“独立操作”的学习跨越。
诊疗蕴含在“身心同治”中
2022级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甘家炯,在实习岗位上日均服务9名患者,并针对老年群体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为脑卒中老人设计“辅助器具过渡训练”,帮助其重获生活自理能力;用游戏互动提升发育迟缓儿童的运动协调性;以温热疗法缓解慢性疼痛患者的焦虑情绪……
实习中,甘家炯曾接诊过一位因偏瘫拒绝治疗的女性患者。“只有帮助她释放内心的压力,才能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可是该从何处着手呢?甘家炯运用共情沟通技巧,耐心倾听患者心理郁结,并为患者量身制定了一份“每日康复目标可视化表”,重建她的治疗信心,并最终帮助其肌力恢复至3级。“在帮助病人的同时,我也找到了职业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这些经历让甘家炯深刻体会到,诊疗既体现在技术突破上,更蕴含于医者对患者“身心同治”的细节中。
医者当以仁心为经、医术为纬
“党员医生必须多担三分责”,在实习岗位上,带教医生一句话,深深触动了2022级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唐容。实习期间,带教医生坚持每日提前到岗,为外地患者加号诊疗,率先垂范,更是亲力亲为、传道授业。在他的指导下,唐容不仅学会了精准定位穴位、灵活运用针灸镇痛,更读懂了一名党员医者的精神内核——精湛医术为根,仁爱之心为魂。
如今,唐容主动承担实习科室工作,协助带教老师完成微创操作,引导患者就诊,积极分享“人文关怀案例”……在实习岗位上,既是患者心中热情的“小唐医生”,也是同事眼中勤快的“小唐实习生”。“这些实践让我坚信,作为新时代医者,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更当以仁心为经、医术为纬,以热爱和青春,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唐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