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业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组织发展的重要阵地,在“大抓工业、抓大工业”进程中,既是主力军、也是生力军。我市在16个涉企部门中开展“党建强企”联合行动,突出“三融入、四支持”,推出14项举措、48条服务清单,全面落实惠企政策,最大限度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非公企业党建显示出蓬勃生机和独特魅力。
党建领航促发展。一方面引导企业党支部前移到生产、研发一线,聚焦服务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如,科能电器有限公司党支部牵头打造科能众创平台,由6名党员带头并引导全员科研攻关,为企业增加营业收入1000多万元。另一方面培育企业与强区战略相结合,做大做强三宝、正兴等一批龙头企业党组织,同时发挥党建品牌辐射效应,向非公经济人士传递正能量,激发生产创造力。目前,全市非公企业党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共有4500多项被采纳,解决了860多个生产技术难题。
党聚人才强队伍。市委通过深化市、县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非公企业制度,选派1500多名党建指导员靠前指导,提升帮扶实效;组织、人社等部门制定优惠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优秀大学毕业生和党员进企工作,帮助企业引才聚才;紧扣“四大主导产业”,开展创新创业人才论坛,坚持柔性引才为主,服务全区重点产业,打造一支特殊钢铁、机械制造、生物科技、电子科技四大主导产业人才队伍,推动企业成立研发平台、技术中心,吸引科研人员落户企业,推进企业转型发展。
目前,我市正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启用漳州通App。据统计,全市已有94.46%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依托政务网推进线上服务直通企业,借助各涉企部门的业务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开展业务洽谈、产品推介和企业宣传等活动,打造“业务+党建”一体化线上服务平台。 ☉本报记者 吴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