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2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0版:教育周刊

建设以人文为根本的美丽校园文化

⊙许李易

作为教育者的梦想,就是要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学校”,美丽学校不局限于学校的设施设备、楼台亭阁,也不局限于书画等单纯的艺术教育,而是要建设一个大美的学校。霍林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强健的源泉”,美就是教育本质。学校最美的风景是人,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因此,办学要有“大美育”的视野,学校育人要做到五育并举,“以文化人,以美为旗,人尽其才,全面发展”。

以美为旗的教育,必须要从学校的文化建设入手。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学校文化必须成为一种“理所当然、不约而同、自动自发、习以为常”的印记。今天学校文化建设的概念,已经超越了上个世纪关于“校园文化”的理解,成为学校“整体发展、内涵发展、长远发展”的一张品牌标签。学校文化具有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有静态的环境文化,也有动态的管理文化;有物化的课程文化,也有精神性的师生文化,呈现为可感知外显的和隐形性的感悟有机结合的形式。

美丽学校文化建设是以人本的、人文的、人性化的理念为核心价值,“以人为本”的学校氛围,是让学生能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和发展的快乐,拥有丰富的精神享受,能获得美丽的人生体验。学校文化建设不能简单等同于校园硬件配备、环境美化等设施设备建设。物质条件的“美”虽然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塑造美好心灵,但只是使师生的需要得到较好满足的基础一部分。学校文化的内容表达出的“美”,体现在教师的教育理想追求,对学习、工作和集体的态度看法,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学校文化的“美”对人性理解要一致,要认同学校办学本质在于服务“以人为本”的发展,使学校成为师生们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学校文化除了物质环境外,要更加强调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与素质教育实施和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机结合。注重让师生获得人文关怀的充分感受,营造能够提升人的修养、品性和境界,并慢慢去除人的原始的劣根性的精神文化条件。

学校文化建设犹如教育大树之根,若要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则需要清泉雨露精心灌溉。而校长的办学理念和主张就是教育源水,不断引领学校文化走向审美、解放和创造。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建校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在面向未来的教育背景下,不论深浅厚薄,需要校长重新进行挖掘和梳理,重新审视学校文化建设和当前的教育发展是否同频同步。当今的人才观是既要全面发展,又要有个性特长,要有创新发展能力。校长要带领教师与时俱进,调整或创造“适性其才、各美其美”的学校文化,体现学校教育发展的内涵和深度,给学生一种多元教育的魅力和魔力,给人依赖和信任,使美丽文化成为校园的一种品位,一道风景,从而成就一所好学校。

(作者系东山二中校长)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