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巍巍南太武,俯瞰,山与城在此相汇,海与城于此相融。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龙海加速推进产业园区与滨海新城的同步建设。
“作为一座工业新城,我们在规划建设中做到配套先行,除了建设主厂区和上下游配套产业区外,还在生产区附近建设住宅、商业、休闲娱乐、教育医疗等相关生活功能区。”陈丁俊表示,产城融合,园区发展才能铆足干劲。
于山河湖海间,铺就一张地图,由上海同济设计院、上海城市设计院规划和设计的南太武滨海新城核心区,按照产城一体、科创文创深度融合的青年之城、创业之城、活力之城打造。目前,核心区启动区的“七路三河两景观”,道路工程总长11.35公里,河道总长3702米,总投资23.26亿元,已完成总投资计划88%。南太武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六路两河两桥”,道路总长10.73公里,河道总长4.88公里,总投资9.3亿元,已完成总投资计划90%。五横五纵的路网结构基本搭建完成,勾勒出南太武滨海新城的轮廓。
步入核心区,主干道侧边都有一条长长的坑道,这是按国内一流标准建设的市政综合管廊工程。着眼于数十年后城市扩容的检验,2.6亿多元的资金投向看不见的地下管网,而非用在地面出形象的建设上。城市道路不再“开膛破肚”,将打造出漳州首个整体告别“天空蜘蛛网之困、马路拉链之苦”的样板新区。
互联互通、产业勃发,人才涌动、住有所居。交通、住房、医疗、教育,要素资源源源不断地注入滨海新城。
寒潮侵袭下,锦江大道C、D段工程却是一片大干快干的画面,只为确保早日全线贯通。锦江大道西接龙海市区平宁路,沿着九龙江,一头与疏港公路交会。全线贯通后,将和省道208、省道208复线等组成三条经济大动脉,拉近“南太武南溪湾”与“一江滨两新区”的时空距离。施工中的港尾公交站,预计2021年实现主体完工,公交一体化改革的惠及面将得到进一步扩大,互联互通更顺畅。
格林、卓岐两大安居工程,总投资22.88亿元,建成2740套混合安居房,已全面封顶,预计2021年6月投用。届时,可妥善解决被征迁群众住房问题,让群众住上高品质的小区。同时,预留的900套将通过“一房一价”“租售并举”等方式配合企业引进人才骨干。此外,龙海还积极谋划在卓岐安居房引进综合实力强、运营水平高的城市综合体运营商,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
首个12年制一体化花园式学校——南太武学校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可新增学位约3700个;港尾卫生院新院区项目开工建设;日生产能力达5万吨,日供水量达3万吨的丹宅水厂已投用,满足了“南溪湾南太武”重点区域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十四五”期间,更多民生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进一步丰富城市内涵。
“南太武滨海新城现已基本形成城市和基础设施的‘骨架’,正朝着‘血肉’丰满和‘灵魂’充实的完整城市形态迈进,也就是要进一步充实人文内涵和产业基础,加快产、城、人深度融合,做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以业聚人。”陈丁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