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庄文剑 文/供图)2021年4月26日是漳籍华侨英雄李林为国捐躯81周年的祭日。4月25日,李林的侄女李舟玲向记者展示李林的集美学校毕业证书的图片,述说李林在初中母校的经历。
李林的初中毕业证书,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保存在现为集美中学的李林馆里。该毕业证书以福建私立集美初级女子学校名义颁发,上面写:“学生李秀若是福建省龙溪县人,现年十八岁,在本校初级中学修业期满,考核成绩及格,准予毕业,此证。” 证书落款日期为1933年12月。证书上的“李秀若”,为李林的原名。1936年,李林决定转学北平。临行之前,她觉得“秀若”这个名字不符合自己的个性,又加之敬佩列宁,便改名为与之发音相近的“李林”。
“1929年冬天,李林与弟弟李永成随养母陈茶从印尼回国,定居于龙溪县石码镇,在石码大埕一家私塾继续读完小学课程。1930年秋,李林离开石码前往厦门集美,入读集美学校幼师班,后转入初中部直至初中毕业。”李舟玲说,三年多集美中学的学习与生活,是李林学生时代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她是学生会干部,有男孩子个性,平时理男生发式。她学习认真,课外兴趣广泛,喜欢文学、体育、音乐,常与同学一起逛街、到书店看书买书。
朔州市李林英雄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宝国著作的《华侨英雄李林》第二章第二节的“集美学校,诚毅二字中心藏”,对李林在集美学校的经历这样描述:1929年冬,15岁(虚龄)的李秀若高小毕业,由于经济形势的原因,李家关闭了公司,全家先后回国了。李秀若于回国后的第二年(1930年)秋,以华侨子弟的身份入读向往已久的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先读幼稚师范6组,1932年9月转入女子初级中学10组。集美学校,对她的思想建立和精神成长影响最深。李林在集美学校读书期间,培养了相当高的文学素养,奠定了她一生的文化基础。在后来给中央妇委的信中,她回忆说:在那个时候,我最喜欢的是文学,我希望着我能够做一个大文学家,我经常读屠格涅夫的小说……更重要的是,集美学校以“诚毅”二字为校训,这使得学校的文化建设有了宗旨依归的意义。受时势影响,李秀若在集美学校读了大量苏俄文学。“诚毅”二字成为李秀若救国救民的革命宗旨。
1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侨居南洋的陈嘉庚从那时开始捐助祖国抗战的经费共达18亿国币之巨。集美学校于“九一八”那天成立抗日救国会,会里又组成抗日义勇队,李秀若因凡事积极果敢,被推选为抗日义勇队的演习分队长,和另外19人当选为该校学生自治会代表,组成了学生自治代表会。时过两月,又发生了日军入侵上海的“一二八”淞沪战争,李秀若积极参加抗日工作,并捐献银元1圆。此后,李秀若还担任学生自治会文书股长。1933年,李秀若进入实践毕业班。可以说,集美学校的生活学习是李林生前一段宝贵的经历,对李林的思想及其知行合一的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