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吃饭。”上午11点25分,家住三龙小区的蔡瑞珠和张炳来夫妇,收拾妥当准备出门。目的地很近,对于年过八旬的老两口来说,不紧不慢地走到楼下的幸福大食堂,只需三五分钟。
“哦,来了?”“是呀,你今天很早啊?”当二老把午饭端上餐桌时,住在对面楼的黄阿琼已经开始用餐了。邻里见面,自然会闲聊上几句。自从小区食堂开业一个多月以来,相识几十年的“老厝边”,碰面的机会又多了起来。用黄阿琼的话说,“好像又回到当年工厂食堂一起吃饭的日子了”。
三龙小区始建于1981年,经由福建省龙溪收割机厂进行扩建,现有7栋居民楼,共230多户居民。2020年,三龙小区被芗城区政府列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经过道路、公共设施、污水管网等改造,小区生活环境焕然一新。巷口街道更是围绕老旧小区更新提升积极探索,携手芗江物业公司打造“幸福大食堂+N项服务”的模式,提升小区居住品质。
3元自助无限量养生粥,暖心又暖胃;包子、馒头,纯手工无添加;菜品荤素搭配,价格合理,60岁以上老年人每餐减免2元……大食堂让社区居民吃得舒心、安心。免费测量血压、免费预约理发、免费缝补衣物……红色便民驿站提供的诸多服务,把排忧解难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党群活动室,陈列着有关小区人与物的历史照片,三两张茶桌、七八把靠椅,成为这些打过半个世纪交道的老街坊、老工友们追忆往昔,增进情感的小天地。
“唯有好厝边和美食不能辜负。”食堂墙上的这句话,或许是最形象的总结。幸福大食堂的出现,不仅让社区居民,尤其是老人们吃上一口热乎饭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个化学容器,加入温暖和爱意的试剂,驱散了孤独和无聊。
与三龙小区不同的是,惠民花园的“厝边们”不是老相识,大多都是新邻居。4月初,在小区新开张的幸福大食堂,同样担当了邻里交流的“重任”。“我从开业那天起,每天都来吃饭。方便又实惠,对于我这样的独居老人就特别好啦!”住在6栋的李国华在这里解决了吃饭的难题,也结识了不少平日里不相识的邻居。隔壁栋的老张、3栋的老黄,都成了他用餐时唠家常的伙伴。
惠民花园中老年人占比大,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约1500人。作为漳州城投物业有限公司在小区启动的首个“未来社区惠民项目”试点工程之一,“幸福大食堂”自然成为重要民生服务项目,侧重中老年人的需求,打造价格实惠、菜肴丰富、用餐便利的定位。
除了幸福大食堂,“未来社区惠民项目”中的党群活动室、四点半课堂、图书阅览室、孝心车位,以及惠民便民服务中心等,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妥帖的照顾。孩子们放学后有了学习、交流的空间,解决了课后部分时间段孩子无人监管的问题;子女回家看望父母,不再为停车难而烦忧;茶余饭后,居民有地读书,有处看报,满足了文化需求;平日里,日常用品购买、家电维修等基本生活需求也更方便了。公司还创新地提出了积分制模式,让住户通过守约履约、文明言行举止、参与志愿服务等行为与积分挂钩,用以兑换社区便民设施的使用,以此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共享、共建、共治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来。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小细节里装着大关怀。也许就是一碗面线糊,或是一泡茶,也许是雨天里送来的一把伞,或是点缀午后独处时光的一本书……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的幸福感,简单、微小却充实。☉张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