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进云霄革命老区村——和平乡宜谷径村,一座拥有232年悠久历史的圆形土楼“树滋楼”屹立于青山叠翠间,诉说着一段火烧不着、炮攻不下的堡垒往事。
“当年国民党军队围攻树滋楼,这墙上的弹坑都是他们用迫击炮轰击造成的。”县委史志室三级主任科员、党史专家方志南与党员干部村民亲切交谈,渐渐揭开那段尘封已久的红色记忆。
站在树滋楼前,参观者纷纷为其建筑之坚固、构造之奇特、技艺之精美而惊叹,却无法想象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曾发生在这里——1936年9月3日,红军奇袭云霄城,凯旋的部队返回乌山革命根据地,国民党政府将矛头指向宜谷径村。宜谷径村是世吉区的重要基点村,在区委书记文阿业的秘密串联下,农民的革命积极性高涨,红军奇袭云霄县城时,宜谷径村成为红军前敌指挥部和后勤部所在地,该村及邻村群众不仅给独立营红三团提供食宿,还组织支前民工随军出发。
9月4日上午8时多,国民党七十五师一个连扑向宜谷径村,企图与红军作战。敌人气势汹汹地向宜谷径村进发,闻此讯,全村村民和牲畜都移入树滋楼内。敌人到达村外,见到树滋楼紧闭楼门,楼外空无一人,以为红军在楼内,立即撒开队伍,占据村前村后的菜妈墓、高埕尾、墓林埔、龙身、岭后坪、垅旗尾等7处高地,把树滋楼团团围住。紧接着,敌人向楼内群众喊话,令其开楼门,交出红军。敌人见楼内一片寂静,群众没有就范,就鸣枪示威,子弹像雨点般地从屋顶、楼壁坠下,楼内仍无反应。这样打打停停,两天过去了,楼门始终紧闭。第三天,敌人耐不住了,调来迫击炮,轰了30多发炮弹,有几发炮弹落进楼内,炸死妇女1人、伤2人,还炸死许多牲畜和家禽。
“这座土楼十分坚固,听老一辈人说那时候乡亲们以楼为屏障,将常年准备的30多条阶石堵住楼门,并清理水槽,蓄水,以防敌人火烧楼门,因此敌人炮轰火攻都打不进树滋楼。”70多岁的老党员高银福回忆道。敌人眼看攻楼不进,持续僵持不是办法,便请来乡绅高荣贵、吴凤庭进行调停。这时,楼内的群众已被围困四昼夜,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坚持下去不知如何解脱。双方同意谈判解决:一是楼内群众保证没有红军,如有要交出(当时楼内有1名红军工作人员高金山,隐匿在群众中);二是国民党军队保证不抓平民百姓,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1日上午9时,楼门开了,这时,敌人预先在广埕两旁架起两挺机枪,准备弹压。楼内群众陆续走出楼门,在广埕上逐个接受检查。敌人没有发现红军人员,进行训话后让群众回家。至此,轰动一时的“围楼事件”宣告结束。
虽然历经80多年岁月洗礼,如今树滋楼墙壁上的弹痕依旧清晰,它们记录了宜谷径人民保卫树滋楼、誓死跟共产党走的不屈斗志。
⊙朱乔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