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8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1版:要闻

中共漳州市委关于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 重要指示精神在新征程上掀起新一轮 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热潮的决定

(2021年10月15日)

谷文昌同志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十次对谷文昌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称赞谷文昌同志是“实事求是的典范”“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等,为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指明了方向。谷文昌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都是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加快富美新漳州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启全市发展新征程,在这开局起步的关键阶段,全市上下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谷文昌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掀起新一轮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热潮,全力以赴推动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落细落实,努力将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的美好蓝图写在漳州大地上。

开启新征程、担当新使命,要对标学习和大力弘扬谷文昌同志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对党忠诚是谷文昌同志一生的坚守。谷文昌同志一生跌宕起伏,经历过各种考验,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南下漳州,再到“文革”中遭批斗、被下放,无论肩负重任,还是身处逆境,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从未动摇理想信念。新征程上向谷文昌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谷文昌同志心中时时有党的政治品格,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要把忠诚放在第一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强化学思践悟,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着力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紧密结合“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

开启新征程、担当新使命,要对标学习和大力弘扬谷文昌同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一心为民是谷文昌同志不变的情怀。谷文昌同志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凡是对群众有利的事,再难也要办,是谷文昌同志的行动准则。他几十年如一日,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满腔热情对待群众,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与广大群众水乳交融、亲密无间。“先祭谷公、后祭祖宗”体现了老百姓对谷文昌同志的由衷爱戴。新征程上向谷文昌同志学习,就是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守人民立场,强化公仆意识,涵养为民情怀,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群众“衣食住行学、生老病死养”等实际问题,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启新征程、担当新使命,要对标学习和大力弘扬谷文昌同志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谷文昌同志的一生是历经艰难困苦,百折不挠、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一生。他从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一旦认准的事,不管困难多大,都能够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直至成功,誓言“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新征程上向谷文昌同志学习,就是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知重负重、知责尽责、拼搏进取,树立“为官避事平生耻”的价值观,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要坚决摒弃“大概、差不多、过得去”的模糊思维,弘扬“爱拼才会赢”的闽南文化,强化“拼抢”意识,到矛盾集中、工作棘手的地方,真刀真枪解决问题,实干实效推动发展,全力以赴干出成效、干出实绩,努力在全省争上游、走前列。

开启新征程、担当新使命,要对标学习和大力弘扬谷文昌同志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谷文昌同志是实事求是的典范。他说,“对于工作中的成绩和缺点,做得对或者不对,我们必须,也只能实事求是地,老老实实,是就是、非就非,好就好、坏就坏,多就多、少就少,该怎样就怎样,严肃谨慎地对待”。面对国民党抓壮丁留下的家属问题,他从实际出发,果断提出把“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温暖了民心,彰显了超常的勇气和智慧。新征程上向谷文昌同志学习,就是要坚持深入实际,尊重实际,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自觉抵制浮躁浮夸、急功近利的不良思想和行为。要注重精准精细精确,善于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推动各项工作落深落细落实落到位。要注重改革创新,聚焦制约发展的瓶颈难题,大胆突破思维定势、打破条条框框,推动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下转第二版)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