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初中就读于漳浦绥安中学,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考入漳浦一中。高一的第一次模拟考,年段排名120多名,在实验班中处于中下游。经过高中阶段的调整努力,高考以历史类641分考入了复旦大学。
正是高一年的那次模拟考,让李琳琳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也让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出改变,调整学习安排。“我细细总结这次模拟考经验,我本身数理化逻辑较差,偏科严重,要想提高成绩,必须先补齐短板。”于是,李琳琳开始对薄弱科目进行查缺补漏,找老师分析试卷,找同学请教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成绩有所提升,但是始终徘徊在中游。
高二选科是李琳琳学习成绩进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虽然之前已经努力提升理化成绩,但是仍然进步不大,在选科的时候,我果断选择了自己擅长也很有兴趣的政史地,避开了理化的短板。”李琳琳说,勤奋是永远的真理,汗水不会背叛自己。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她一方面巩固优势科目,稳定文综成绩,一方面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加强数学的训练,双管齐下,成绩也在稳步提升。经过努力,在高二下学期,她已经进入了年段前十。
因为数学比较弱,李琳琳把更多精力用于数学成绩的提高,“我会去找数学老师分析试卷,并针对我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李琳琳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本身数学能力不强,根据数学老师的建议,我把重心放到了基础及中上难度的题目上,而不是死磕那些难题。另外,我在课外会购买习题册进行训练,也会制作错题集,查缺补漏。”
“高考成绩比我预想的要好,也比我前几次模拟考成绩要高,我想是心态稳定的原因。其实考试时遇到了一些难度很大的题目,我没有紧张,没有让难题绊住脚,打乱做题的节奏,而先完成自己有把握的部分,再去钻研难题,最后超常发挥了。”李琳琳回忆说。
谈及高考成绩的“逆袭”,李琳琳感受最大的是,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优势科目与薄弱科目,扬长避短,处之泰然。“保持文综的优势,正视数学这个短板,成绩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因为挫折而气馁。”在李琳琳看来,薄弱的科目不要追求过高,更不要钻牛角尖,只要保证把自己能学会的掌握就行,反而一些优势科目,可以加强练习,强化自己的优势。
“不懂的题目,或者遇到学习问题,就去找老师帮忙,不要羞于请教。”李琳琳说,她成绩的进步,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与帮助。“老师几乎‘住’在学校,即便没有上课,也会坚守在年段室,为我们答疑解惑。让我能够主动去争取,积极去与老师请教交流,这也是我能不断进步的秘诀。”而来自家人的温暖与支持则成为李琳琳坚持到最后的动力。“在我成绩下降的时候,他们不会责备我,而是鼓励安慰,这也是我能迅速走出阴影、心态良好的重要原因。平时也会充分照顾我的生活,让我能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
谈及整个高中学习生涯,李琳琳认为除了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外,选科非常重要。“赋分制下选科更应该慎重,我的同学就有因为选科不当,选择了不擅长的科目,在之后的学习中被选科拉后腿的情况。一定要选择你的优势科目,不要因为专业问题,放弃自己的优势科目。”
“分数提高了才能选择更好的学校。”李琳琳自己也验证了这条路,填报志愿时,李琳琳当时还没有决定专业方向,她的目标侧重于学校而非专业。李琳琳如愿考上了复旦大学,就读中国语言文学系。目前她的专业还未分流,仍在考虑选择的方向,“新的学期我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学习我的专业,以便在将来的分流中做出一个合适的选择。”
“大学给我的一个很大感受就是自由,讲究自主学习。老师不再像高中那样面面俱到地传授知识,遇到疑惑固然可以请教老师,但更多的,需要自己去探索。大学需要我们踏出自己的舒适圈,参与一些社交活动,结识更多的朋友,在与人交流中学习新的技能,不断提升自我。”李琳琳说。
☉本报记者 陈晓云 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