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晓云)14日,福建省教育厅就从严从紧做好当前全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下发紧急通知。对强化疫情防控政治责任、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坚持多病共防和人、物、环境同防、持续推进常态化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制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部署。
通知要求,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按照“一地一策,一校一策”的原则,细化完善学校防控方案,科学精准地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同时避免随意加码、简单化。要加强健康管理,坚持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落实晨午(晚)检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密切关注师生及安保、保洁、食堂等校园重点场所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严把疫情防控校门关,全面加强学生、教师、职工进校健康监测,全员要求一致,避免区别对待。要坚持家校协同防控,既要加强在校师生员工健康监测,更要加强师生员工共同居住人员健康监测,特别是有家庭成员从境外、中高风险地区返回等情况要第一时间报告学校,按当地疫情防控政策做好妥善安排。
通知要求,持续推进常态化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制度。继续严格落实师生员工常态化核酸检测“应检尽检”“适时抽检”制度,有条件的适当增加检测频次。推进无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师生员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实现应种尽种。鼓励符合条件的师生员工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通知提出,要坚持多病共防和人、物、环境同防。要求要对冰鲜冷链物流、国际邮件、跨境包裹等重点物品加强监控、管理和消毒,对重点环境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增加消杀频次。各地各校高度重视并做好校园快件涉疫风险防控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校园快件彻底消毒,切实堵住通过物件渠道将疫情传入校园。
通知要求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各地各校健全完善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纳入当地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应急处置保障,开展多场景、实操性应急演练,确保能够随时启动。一旦发生校园疫情,要第一时间按要求开展隔离管控、流调转运、核酸检测、环境消杀、健康监测、就医治疗、线上教学等应急措施,短时间有效遏制疫情传播蔓延。要做好校内师生生活服务保障,及时妥善回应师生员工和家长合理诉求与关切,加强被隔离和封控师生员工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