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7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1版:教育周刊

通过对比, 让同学们领略“凝固的音乐”

周彦老师在精品课上生动讲解,为了引出福建土楼而播放《大鱼》歌曲。 本报记者 李 林 摄

⊙本报记者 刘健宁

人物

名片

周彦 漳州市第五中学美术老师,中学一级教师,任教以来参与多个省市级课题研究,多次获得校优秀课外辅导员、优秀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等,指导学生参加中小学生艺术节、“研究性学习”、师生书画展等市级比赛并获奖,2017年所授课例《各异的风土人情》被评为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教育部级“优课”,课例《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获2021年度“基础教育部级精品课”。

“同学们,哲人曾经说过‘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则是凝固的音乐’。这不免让我们感到困惑,建筑怎么是音乐呢?如果建筑是音乐,那它的节奏和韵律又在哪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开始今天课程的学习。”3月14日,在漳州五中三楼录播室中,周彦老师给高一(1)班的同学们抛去了这样一个问题,并为同学们带来了《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这门课程。

周彦老师的《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课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中外建筑用材有何不同、中西建筑如何经营空间、传统建筑的序列与群组有何特征以及雕梁与画栋也是中国建筑之美的精髓所在。在每个部分的讲解中,周彦老师多次用到了比较的方法,通过中西方建筑的对比、中国历史名建筑的对比等,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

“同学们,你们看这四张图片,它们分别是湘西吊脚楼、福建客家土楼、希腊帕特农神庙和埃及金字塔,现在请同学们对比一下我们中国的传统特色建筑和外国的历史建筑,看看他们的建筑材料有何不同?”周彦老师话音未落,台下的同学们纷纷开始作答。“我们用的都是木头,他们用的都是石头!”听到了答案后,周彦老师立马又抛出了一个问题:“那为什么中国传统建筑用材主要是土和木,而西方用的是石头呢?”同学们思考片刻,部分同学也开始抢答。“两边气候植被情况不同”“中西方历史环境不同”“两边的审美观念不同”。一时间,周彦老师两个短短的问题,就激起了同学们阵阵的回答。

除了中西方建筑用材的对比外,周彦老师还在课堂上做了个简单的“卸妆”小游戏。在课程第四部分“雕梁与画栋也是中国建筑之美的精髓所在”内容中,周彦老师拿出了两组对比图,其中一组是雕刻着精美木雕的柱子和门窗,另一组则是把精美木雕都用图像软件“卸妆”了。“同学们,对比一下,看看‘卸妆’后的柱子和门窗还美不美?”周老师拿着这幅对比图,问同学们。“不美!”一个女同学举手回答道,“少了木雕的柱子与门窗虽然看上去更加简约大方了,但是没有木雕,显得空荡荡的,没有了灵魂。”简单几句话,这位女同学的发言得到了周彦老师的赞赏,周彦老师随后补充道:“古人在建筑构件上进行艺术和技术的处理,在上面做上雕梁与画栋,而这也正是中国建筑之美的精髓所在。”

在精品课堂上,记者注意到周彦老师多次使用福建客家土楼作为例子,而且还向同学们介绍了福建土楼的客家文化,包括客家人的礼仪制度、精神文化内涵等内容。在课程结束后,记者向周彦老师问及为何多次使用福建土楼作为例子,周彦老师回答道:“福建土楼历史悠久,2008年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全世界都是极具特色的建筑群落。我希望能够通过微课的方式,向更多的人介绍家乡的独特建筑,也能够做一次福建土楼文化推广。”

漳州五中高一(1)班的童天琪同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这节课我最有印象的是老师给我们介绍的朗香教堂,它的设计复杂巧妙,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另外对于周彦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童天琪同学表示课后一定会按照老师的要求,用快递纸箱尝试着做一个简单的中国传统建筑。而对于热爱美术的戴涵铎同学来说,周彦老师为了引出福建土楼而播放的歌曲《大鱼》便让她对这堂课感到新颖。“我既是《大鱼海棠》的影迷,也是周深的歌迷。我觉得老师用这样的形式来引出课程的内容,可以调动我们的兴趣,不少学生在歌曲播放的时候还偷偷地跟着唱呢。”戴涵铎同学告诉记者。此外,戴涵铎同学还表示,对老师课程中提到的中国传统的抬梁式框架、穿斗式框架和斗拱等内容都非常感兴趣,他准备课后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深入了解。

当谈及精品课获奖后的心情,周彦老师坦言自己应该感谢学校给予自己这么一个平台。“我们学校的‘老带新’活动和青年教师比武等教研活动,都促进了我们这代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也很荣幸能为五中带来这份荣誉。”周彦老师还感谢了学校不少有经验的前辈教师,包括学校音乐学科的杨桂兰老师。“在交流中,杨老师教会了我许多音乐学科的知识点,还为我找来了许多文献资料作为理论依据,使我的课程更贴近主题,也更丰满。”周彦老师告诉记者。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