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孩子长大之后,有时候家长跟他问点问题,他会觉得不耐烦,这种情况应该怎样跟他沟通?
闽南师大附中(漳州二中)党委副书记罗文旺回复:要解决这些问题,父母与孩子就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尊重彼此,平等相待,保持“心同轨”
进行有效的沟通,父母和孩子在心理上要处于同一轨道,保持同一高度,彼此尊重对方,父母要认识到孩子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庸,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他(她)可以有自己的不同思想和不同看法,并且允许其表达出来,避免在这特殊的人际关系中权力的不平衡和权力方面的冲突,因为父母在权力方面的优势,给沟通带来障碍。
二、感同身受,真情接纳,与娃“情同频”
父母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不管这些想法和做法有多么幼稚好笑、多么离谱和离经叛道,父母与孩子在情感上都要处于同一频道,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沟通才能够起到共振的效果,让孩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培养出“愿意倾诉”的孩子。
三、放下包袱,神情专注,做好“用心听”
父母与孩子都要放下手机,放下手中的事,暂时搁置生活和学习中的焦虑,静下心,不带负面情绪,神情专注地注视着对方,不轻易打断对方说话,传递“我正在关注你”的信息,体现你认真倾听他(她),重视他(她)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能全身心地看,全身心地听,听清其语音语调,更看清其眼神、表情、手势、身体姿势,最大限度最完整地理解其所表达的意思。
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说“说得好”
用心听为“说得好”奠定了基础,此外,还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所说的话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多理解孩子的思想状态和处境,多照顾孩子的自尊心,多给孩子以肯定,表达内容时多正面少负面。对孩子的话要给予准确积极的回应,做到润物无声。
五、见缝插针,寻觅良机,做到“除防备”
在谈论一些严肃问题或棘手问题时,可以在闲暇散步时说,可以在接送孩子的路途中聊,抑或在身心放松度假的时光里叙,没有正襟危坐造成严肃气氛,不会让孩子早早“预判”你要说的内容,这样可以免去让孩子马上想到你又要给他上“政治课”,免得激发孩子的防御机制,让你还没说出口,他(她)就嫌你烦。
问:我的小孩现在很沉迷于卡牌类游戏,一种类似于奥特曼卡牌的游戏,我是应该直接将孩子所有卡牌没收不让他玩,还是应当怎么做?
芗城实验小学梁美玲老师回复:每一个爱玩游戏的孩子,都拥有一颗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卡牌类游戏可以让孩子在逻辑思维、反应速度、专注力、抗挫折能力等方面得到潜移默化的锻炼,只是“游戏”是把双刃剑,如果过于沉迷,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他们成长。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只要注重疏导,浊水也会成清渠。
第一、家长正视现实,积极引导。主要是两方面,首先要做的是端正自己的思想,承认“玩”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性,以一种平等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这种爱玩天性。或者换句话来说,学是孩子的主业,玩是孩子的副业,分好主次即可。其次是要让孩子除了玩卡片类游戏以外还要有别的爱好,吸引其注意力。
第二、在允许可控的条件下适当地引导给予玩游戏的时间。比如,他要玩卡牌类游戏,你就在他玩游戏之前提出一些条件。严格把控时间,尊重孩子的同时要求孩子尊重约定,一种约定俗成的契约模式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家长不妨尝试和孩子约定玩卡片类游戏时间,给予他们起码的尊重,而受到尊重的孩子则会将这份尊重返还给你,同时,这也是一种处理家长孩子关系的好办法。
第三、陪伴是最好的管理,何不把卡牌类游戏作为亲子共娱的活动,如果他同学在玩,那么很难保证他不玩。如果家长倾听孩子对游戏的表达,可能他们的话语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甚至在家长看来可笑,但是对孩子来讲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不仅仅是表达的内容重要,还有和父母倾诉这个过程也很重要。孩子经常和家长倾诉可以使孩子更依赖家长,对亲子之间增进感情很有帮助,在倾诉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潜意识把家长代入与自己平等的地位,这样家长也可以多方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更有利于家长为孩子提供帮助,尽可能引导他玩一些益智的、有助于心理健康的游戏。这样,“玩卡牌游戏”就变成既是很好的亲子项目,又可以在与孩子的玩乐中了解孩子的兴趣、交友、情绪等问题,从而引导孩子合理娱乐。
家长应抱以宽容之心,我们可以是孩子的良师益友,用平衡宽广的耐心,以一个平等与尊重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沉着冷静地去对待孩子做的事情,给予他们建议而不是控制,相信他们会愿意接受建议,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