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木刻画,也存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纸马,是中国古代版画一种木刻黑白版画,和“年门画”同为民间版画。它是中国民间祭祀财神、月神、灶神、寿星等神祇时所使用的祭品。古代祭祀神祇、祖先的祭品,至唐王玙以纸代币,用“纸马”以祀鬼神。后世,衍化成木刻版画印制神像画,涂以彩色谓之“纸马”出售。祀拜者将拜过神明之“纸马”,“祭赛即毕则焚之”。
“纸马”为六种六套,由灶君、山神、土主、门神、桥神、水火二神组成,称为“叫魂马”;还有叫“甲马”的,有画面所绘的人在马之后,称之“顺甲马”,其作用是“迎神”;马在人之后者则称“倒甲马”。用时,还必须将五张顺甲马来表示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倒甲马”厉害无比,专用于驱鬼除祟。康熙《漳浦县志》卷三《风土志》载:“腊月二十四日,人家各拂尘洒扫。是夕,言百神皆有事于上帝,每神祠及人家各俱蔬果、粢盛、酒肉,画幡幢、甲马、仪仗于楮上焚之,谓之送神。至孟陬初四,具仪如故,谓之迎神。”
纸马“送神”“迎神”习俗,在漳州各地均有之。诏安民间纸马,尤为盛行,至今乡镇街坊都散有纸马文化遗存。2017年2月,诏安县图书馆收集到多幅“纸马画”,将之汇为《诏安民间纸马》小册子。该书《前言》说:“纸马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一种,老百姓用以祭祀各类民间神祇,以祈祷家宅平安,土地丰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连年有余,金榜题名,家业兴旺,早生贵子等等。”
纸马的形式实质上就是木刻版画,朴拙、生动,体现诏安民间原生态的认知与审美,这使它略带一分神秘和灵气。它又是一种与特定民俗节日,尤其是过年紧密相随的画,是农历年节里老百姓不可或缺的精神希冀和寄托。它的画面、图案、制作手法以及使用方法都是代代相传的,所以它具有牢固的传统特征,蕴藏着深厚而悠久的诏安本土文化的信息,是不可多得的诏安民间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春节期间,烧“纸马”、送神、迎神的民间风俗,诏安与漳浦两地皆有,《诏安民间纸马》收藏的一幅《云马图》就是实证。收集者土人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诸神灵上天,奏报民间一年的工作。正月初五,神落天,诸神重新回到人间,继续各司其职。民间百姓自然要恭敬迎送。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和正月初四,诏安的百姓必以几块油粿煎、一束麦子、秧苗和此云马一同祭拜。云马就是诸匕上天或落地乘坐的车马,油粿煎是路上的干粮,麦子秧苗谓之马草。祭拜完,云马与大金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