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先生道:“我们喜爱一件事物,往往不是先有一套理由,然后去爱。即使不是没有理由,也往往是不自觉其理由之所在。”我在此处引其话,用其书名为题,敬意之外是心灵上产生的共鸣。
暂且抛去所有理由!当我拉着行李箱回到家时,狗子远远地瞅见,四爪狂奔百米冲刺,“哒”的一下将它的两只前爪拍在我的校裤上,留下灰扑扑的印记。狗子是喜悦的,它会用尽全身上下每一分精力来告诉你——从耷拉下来的耳朵,疯狂上扬的嘴角,到如螺旋桨般高速摇动的尾巴。
每日在宿舍走廊与父母打电话唠家常总少不了它,而我向同学提及时,叽里咕噜不知就过了半晌。但凡家中有猫猫狗狗之人,触及他们心中的柔软按键,话便会滔滔不绝。狗子早已超越了“宠物”一词,占据了家庭成员的重要一席。说来缘分甚是奇妙,它本在江湖流浪,后竟愿随我们回家,准确一点,是它选择了我们,愉悦了我们。
狗来旺,没见招财,开销反而增加不少,但我们心甘情愿为它付出。图它什么?土生土长的土狗,初期疫苗四针,每月驱虫两次,早晚出门溜达,狗粮拌精细肉食。不图啥,单一个“爱”字未免高度概括,却无可取代。时而产生的错觉是有的,母亲曾自然地冲它喊出我的小名,我也会对着它东扯西扯,不管它是欣然聆听还是白我一眼。
狗子何尝没有智慧呢?不读圣贤书,不理导数题,吃吃喝喝睡足,快快乐乐散步。察言观色,它也明白处事做狗的道理,在宠溺它的人面前打滚撒泼,畏缩小心跳开厌烦它的人。作为一只普普通通的狗,没有被抓去做成狗肉大餐,拥有一个并不富裕但从不亏待狗的家,家人也不算太差,应该是幸福的吧。
人们勤勤恳恳,操劳半生,头发斑白了,一日三餐外添些休闲活动,或帮儿带孙,游于菜市场,晃在市井前。狗子寿命虽短,“饥来吃饭倦来眠”,浸润世间烟火中,养得一身膘肥。予它黄金万两、钞票成山,倒不如两根肉骨头来的实在;人啊,心难测,有时一点蝇头小事就耿耿于怀,满腹牢骚,狗子有智慧,有灵性,它不记仇,尾巴左右摇摆以示友好,哪怕人着实干了对不住它的事。可称其傻,拔高一点,是豁达。
“累成狗”,人们一句抱怨,试图把对生活的不满和身心疲惫融入其中。没承想,我们竟生出一丝对狗子的羡慕。摊在沙发上,头枕靠垫,凹出肥美的形状,半眯着眼,与世无争。躺平的最高境界不过如此。人们常笑猫狗为“废物”,自己个儿懒下来何尝不是这副模样?不过甘心自觉地再由“平至卷”,奋力挣扎起,为自己和家中“废物”赚些口粮。
那日我为父亲捶背揉肩,狗子见状,努力把脑袋拱过来,瞪大眼睛。紧接着它代替了我的位置,把两只前爪搭在父亲肩膀上,再胡乱推搡几下背。按摩效果不敢恭维,全家欢喜倒是真的。
(指导老师 高良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