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晓云 通讯员 杨婷晖 文/图)“我是福建的,福建漳州的,漳州龙海区,龙海特产有名气……”近期,由龙海一中人民路校区闽南语社团表演的三个小视频火了。龙海一中七年级的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闽南乡音,借助现在流行的视频模式介绍了龙海的美食、美景和龙海人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
这三个短视频,分别是《龙海美食“真正港”》《龙海风景“水当当”》《龙海人真打拼》。前两则小视频列举了龙海区各乡镇突出的美食和美景,最后一则从“开漳进士第一人”的周匡物、“海丝路上第一港”的月港和顾大局、讲奉献的“龙江风格”入手,赞扬了龙海人敢拼爱赢的精神。
据介绍,为增加课后服务内容,初中部音乐组的老师们刚开始只是尝试借助现在流行的视频模式,创作了《龙海小吃“真正港”》短歌,在下午的课后服务时间段,组织闽南语社团的同学录制了小视频,没想到播出后大受欢迎,备受鼓舞的老师们于是再接再厉创作了三首歌词,由外到内、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赞美了家乡龙海。“厦门一校友听闻此事,特意多次抽空从厦门赶回母校,义务为社团的表演拍摄制作这三则短视频。”该校区副校长洪达勇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闽南语作为闽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需要代代传承。”作为主创人员,洪达勇对此有着较深的感受,“不少孩子闽南话还不是很标准,视频也录制了好几次。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弘扬闽南文化、宣传大美龙海,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激发爱乡热情。”
据了解,在“双减”政策实施后,龙海一中初中部不断创新服务内容,积极探索课后服务的实施路径,通过挖掘各种资源,针对课后服务不同时段的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多样化、差别化、个性化的服务内容:七年级,以活跃身心、做好衔接为宗旨,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八年级,以课堂延伸、开阔视野为宗旨,开设多种多样的校本选修课程;九年级,以培优辅差、增强体质为宗旨,举行辅导讲座,加强体育锻炼,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