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触摸历史的“活化石”,名人故居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魅力,对一个地方文化的构建与传承具有重要作用。名人故居是一座城市的宝贵遗产,承载着浓厚的人文历史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特殊精神印迹,是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本。在城市化建设提速推进的当下,做好名人故居的保护工作、留住城市的人文生态和历史记忆,将其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并融入城市文化体系建设,深化地方文旅事业的发展,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和担当,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
“悠悠千古事,上下五千年”。名人故居也是地区人文底蕴的重要标识,在历史的斗转星移中,在岁月长河的波光潋滟中,每一个城市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会出现一些名人,也会留存下曾经的故居等遗迹。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地方的名人故居还未被唤醒,尽管很多被列为文保单位,但多以保护建筑的形式存在,未能激发名人效应,在铸就城市精神层面尚待启用挖掘。
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物,在成就一段段岁月风流的同时,也成为地方的精神符号,在城市塑造自己的品质、品格的过程中,各地需要在强化对名人故居的修缮保护的同时,更应该发挥名人故居的精神引领作用,让其人文属性融入文旅等各项事业中来。
在城市的品质建设中,各地政府需要认真梳理区域内的名人故居,摸清自己的“家底”,厘清名人故居的产权归属。修缮保护和利用上,要在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多渠道设立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基金,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其次,是让名人故居“开口说话”。名人故居是体现城市文化性、精神性的人文空间。政府相关部门在利用上,要深度挖掘、整理出名人的事迹,打造出符合现代价值观的地方课程,并通过新媒体矩阵加大对名人故事的宣传,并建立名人研究学会、举办文化活动等,以充实名人故居的文化厚度,彰显名人文化的溢出效应。
其三,把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纳入城市的整体规划中。名人故居是城市的“精神地标”,因此各地在对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文化小镇的布局中,必须依靠名人故居比较优势,以达到“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的预期。同时,以文旅融合为目标,优化名人故居发展布局,将名人故居建设成研学旅行基地,并纳入地方旅游线路,以带动地方文旅产业发展,形成别具特色的“打卡地”。
“不信东风唤不回”——用“名人故居+”妙手塑造城市的人文气质,让名人故居成为城市“精神地标”,是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需要,期待更多的名人故居在新时代生发出绚丽的光彩,为推动城市文明递进贡献出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