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上,雨夜中,路灯下,一处处的红帐篷,汇成一道无形的力量…… ——题记
睡梦中,只听“吱呀”的一声,家中那扇会唱歌的门开了。模糊中,听到爸妈熟悉的对话声:“回来了,累了吧,赶紧吃一下早餐去休息。”“还好,昨天下了一夜的雨,比较冷……”我揉揉惺忪的睡眼,眯缝着看了一下闹钟,才七点多,今天是周六,没有线上学习任务,滴答……滴答…… 那落在窗外雨棚上的声音就像催眠曲一样,我裹紧了被子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
再次醒来时已经是早上快九点了。屋里静悄悄的,我蹑手蹑脚地走到爸妈房间里,咦,爸爸怎么没在床上?这时,妈妈进来了,我问道:“妈妈,爸爸不是七点半就回来吗?”“是的,吃完早餐就去单位了,说有个会要开。”“妈妈,爸爸晚上都没休息,这样连续工作太辛苦了。”妈妈长叹了口气:“孩子,因为疫情,很多人都在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负重前行,像医护人员经常好几天都没休息,比你爸爸更辛苦的工作者还有很多。”听着妈妈的话,我不禁陷入沉思。
是啊,整整三年,因为疫情不断爆发,以致学校经常停课进行线上学习。爸爸是一名基层干部,记得第一年的疫情,他参加流调、排查工作,常常到半夜三四点才回家。那段时间,爸爸经常顶着黑眼圈,眼里布满血丝。听妈妈说,今年,他到社区卡口值班,负责把好关口,核对进出人员的健康登记,隔一天上一次大夜班……
我原以为值班就有值班室,像我们学校的保安室一样,就对妈妈说:“那爸爸今年的任务比较轻松了,不用做流调排查工作,可以在值班室里,累了就休息一下。”妈妈摸了摸我的头,笑了笑:“你好多天没出门了,来,我带你到小区门口看一下,你就知道了。”于是,我戴上口罩,撑着雨伞,跟着妈妈来到小区门口。
雨中,一抹红色映入眼帘,那熟悉的方形,其实这两年我经常在小区门口看到,只不过没有特别注意它。今天,我认真打量着这方形的“红小屋”:其实只是类似雨衣的材质,看起来并不厚实。帐篷内,一张桌子,桌上还有纸质的文件夹,额温枪,两张简易的塑料椅后面有一箱矿泉水和方便面,两个戴着口罩的阿姨忙碌的身影和帐篷上几个大字“党员先锋岗”……原来爸爸每天半夜都是在这红帐篷下值班的,可是这么薄的帐篷,最近又一直下雨,晚上该有多冷啊?
回家的路上,妈妈告诉我:“我们县城这样的红帐篷有一百多顶,每个帐篷下都有像你爸爸一样的工作人员值守,日夜不停,他们都是志愿者,当中有党员、有团员、有群众……他们的努力和坚守,才换来我们这座城的安宁。”“妈妈,我明白了,我们最近正学到一篇课文《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的演讲稿,他说党员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的,孩子,你学得很好。因为有这么多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团员、志愿者们,我们才能更快地战胜疫情。”
“妈妈,长大我也要为人民服务,成为一名党员。”
“你现在是少先队员,又是学校大队委,也可以为人民服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然一定要掌握知识,学好本领,以后就可以申请加入共青团、申请入党……”
“我一定会努力的,现在我们赶紧回家,不给国家添乱。”我一边为妈妈撑着伞,又回头望了望……
天色灰蒙中,鲜红的帐篷稳稳地挺立在小区门口,守护着安宁,辉映着抗疫人坚守必胜的心。 ——后记
(指导老师 王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