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市场西侧道路整治提升项目之前受前期工作制约进展迟缓,《暂行办法》出台后即刻运用,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开工历时仅37天;芳华北路(瑞京路至芳华横路)整治提升项目于4月13日获市发改委出具项目办理意见,17日就获批开工,历时4天……”翻开项目台账,历数每个参建项目的建设周期,漳州市城投公司总经理黄超宁忍不住感慨,“这是突破了以往审批瓶颈,跑出了‘闪电速度’!”
为何项目审批会遭遇瓶颈?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城市更新项目不同于一般新建改造工程,是对现有公共设施的改善提升。这类“特殊类别工程”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不涉及既有项目或主体结构的改变、没有统一规范的整治标准依据(如立面整治、绿化提升),同时针对现状存在问题的整治提升,现场变量多,大量既有问题还需要边摸排边实施,因而无法对照一般工程标准开展图审,法定23个审批流程里涉及用地权属、规划审批等流程无法办理。“这些导致项目不仅在审批会遭遇瓶颈,在方案审查和落地监管时也会遭遇痛点和盲点。”
针对此类痛难点,市住建局对不涉及较大主体或承重结构变动的改造或整治工程免予办理施工许可证,通过流程再造,申办施工许可无依据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城市更新项目行政审批从无章可循实现有规可依,推动项目落地。如2020年漳州市背街小巷整治从决策到落地仅用25天,老旧小区改造从决策到开工仅用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