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5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社会

有一种同病相怜叫“抱团取暖”

为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治疗,周小玲最终选择了这家2000公里之外的医院。

7月19日,黄晨曦因高危髓系白血病复发入住漳州市医院,从那天起,母亲周小玲便与主治医生商讨应对措施及根本性的治疗方案:前往哪里进行骨髓移植?

“当时,一位热心的大姐了解到晨曦的病情,看到闽南日报微信公众号推文附有我的电话,便联系上我。”周小玲说,这位大姐亲戚的女儿也是白血病患者,已成功骨髓移植,目前恢复情况良好。很快地,周小玲与这位热心大姐的亲戚芬姐取得联系。“她将她女儿全过程的治疗情况与我分享,也是通过她,我才知道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

周小玲此前曾就选择骨髓移植的医院犹豫不决。通过芬姐的介绍,加上周小玲多方咨询,并与漳州市医院晨曦的主治医生商讨,他们确定前往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求治。该医院是全国治疗高危髓系白血病最权威的医院之一。

周小玲随后加入陆道培医院“福建老乡群”。在素昧平生的情况下,群里的家属热情地向周小玲介绍医院的情况和需要准备的用品。“群主朱大哥,也是负责新病友在陆道培安置的负责人,他主动提供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建议和帮助。”周小玲说,朱大哥叫她出发前提前打包冬季衣物等必需品,先快递寄往河北,老乡群的病友家属会帮接收;朱大哥还帮忙联系医院外的“爱心小屋”刘大哥,这位刘大哥以前也是一名白血病患者,康复后便在医院旁开了一家专门服务病友的“小卖部”。

“刘大哥替我列了必用品清单,价格实惠,还额外赠送一包N95口罩、筷子勺子和洗手液。”周小玲说,抵达陆道培医院的那晚,已十点多,她找到医生对接晨曦的入院情况,一时忘了和刘大哥相约碰头取货。刘大哥默默背着一台特殊饮水机、扛着一大袋生活物品在院外等候足足一个半小时,直到深夜12点交到周小玲手中。“他没有责怪、没有埋怨,不断重复的‘没关系’‘理解’,他一直安慰我不要害怕,来这里大家都是朋友、家人,有需要就开口,老乡们会尽力帮助。”

在好心人的协调帮助下,周小玲一家租到了离医院和离菜市场较近的房子。“一个月2000元的租金,在当地是合理价。这几天我们住的日租房一天160元,今明两天就搬离。”按照陆道培医院严格的陪护制度规定,周小玲作为唯一贴身照顾晨曦的家属不得出院。平日里晨曦的父亲黄平顺负责买菜和送饭,晨曦的外婆负责在家煮饭和打扫卫生。“根据病友们的治疗过程来看,血液病的治疗周期和抗排异恢复周期很漫长,我们预计要在这里度过一年。”眼下的周小玲比来之前多了些许宽心,按她的话来说:“有这么多的福建老乡在这里抱团取暖,有他们的鼓励和帮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本报记者 李 润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