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上,各种小众景点推荐成为引人关注和吸引流量的标签。精心修饰的图片下,有许多网友跟帖询问地址在哪。更是不少人在经验和装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开启“说走就走”的探险。但令人担忧的是,爱好者的足迹越来越广,安全之弦却没有越绷越紧。一些所谓的网红打卡地存在危险因素并不适宜游玩,加上缺乏安全意识,一些户外安全事故常常见诸报端。
事故频发,为何还挡不住“种草”和“打卡”?如何给户外爱好者系好运动“安全绳”?日益成为关注话题。
打卡地越小众越易博眼球
记者发现,这些打卡点往往标记不收门票费,其周边可搜索到的、可供消费的门店稀少。“越是小众的、未被开发的地方,越容易受到关注。”网友林先生说道。
水质清澈、空气清新、人烟稀少……不少未开发的野生景区日渐火爆起来,网友可以在社交平台上“种草”各种滤镜修饰过的美景,却忽略了当地“严禁靠近”的警示牌,导致安全事故也常见诸报端。
近郊、户外绿地、野生景区也成为露营地的不二选择,新兴的短途露营在安全性上存在缺乏安全保障的弊端。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并不具备露营防护的技能与知识,也没有携带紧急救护的装备,那些未达开发条件的景区也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
市民舒允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经常参加户外运动团组织的露营活动。他发现,如今越来越多户外运动团队另辟蹊径,选择未开发的地方作为露营目的地。
回忆起曾经参加过的一次露营,市民南希仍心有余悸。去年,她在网上看到不少网友到近郊一处山林中露营打卡,就和三五好友相约前往“网红露营打卡地”体验。“平时鲜少运动,要进行高强度的户外露营,身体根本扛不住。”南希说,从事户外运动不在于装备多精良、技术多高超,更在于对自己的体能有清醒的认识。
由于之前对该处地形和天气没有深入研究和准备,南希发现他们所到的“网红”露营山顶并不是一片平地,而是一片斜坡。“我们的帐篷固定在离山崖只有几十米距离的山坡上,大风随时有可能把我们的帐篷吹下山。”南希坦言,不具备露营防护的技能与知识,也没有携带紧急救护的装备,未达到开发条件的景区确实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
呼吁监管互联网发布的信息
户外运动团队资深领队大象说,如今,一些人跟随网红打卡地到小众地段打卡,但去之前,对于该地的具体地理环境缺少系统的认识,没有安全常识,也没有专业领队带领,极为容易诱发事故。大象建议,到地点不明的地方打卡,一定要避开自然风险,包括落石、雷电、泥石流等。远离大型水域、制高点、大型金属塔。在峡谷地区需要格外注意洪水的危险,与河流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也建议相关部门,对用户发布的信息要审核与监管,对于存在安全风险的内容要采取提示、屏蔽等措施。
漳州市徒步运动协会秘书长杨奇表示,参加户外运动最好选择有专业资质的机构或俱乐部带领。“专业领队十分重要,领队要具有安全意识,掌握安全保障技能,制定良好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危险事先有精准的预判,危险发生时能做出正确的应对,这样才能保障户外运动团队成员的安全。”杨奇说道。
☉本报记者 陈慧慧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