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30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0版:专版

大项目“挑大梁”

临港石化产业集群加速

在不少人的认知里,石油只是一种燃料。实际上,经过重重加工,石油最后可能会成为一匹布、一支口红、一双运动鞋,还有可能是充电器、电动牙刷、眼镜……从穿到用,石油化工原料及其衍生产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当运载着原油的船舶缓缓靠在古雷港区海腾码头,经过一道道蜿蜒的管廊,从“一滴石油”到“一件衣服”的奇妙旅程便在古雷石化园区开启。在这里,原油经过提炼后,通过“隔墙供应”就地转化,分解生产出化工原料,加工出各种化工材料,再送至园区乃至省内外的下游企业,生产出化工产品,走入千家万户。

作为海峡两岸最大的石化产业合作项目——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在这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8月,它刚刚迎来投产一周年。一年来,累计生产乙烯80万吨,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等产品260万吨。“为积极应对新形势,我们正全力推进EVA装置建设,力争12月底投料试车,通过生产利润较高、市场前景较好的EVA产品,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技术与规划部副总经理陈东雄介绍。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石化产业“榕树效应”在园区迅速生根发芽。位于园区的乙烯下游深加工企业——福化鲁华碳五碳九分离及下游新材料项目自今年1月开工以来,克服疫情、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眼下已全面进入建设高峰期。

该项目是省重点项目、省强链补链项目,填补了福建省碳五碳九行业空白,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树脂、橡胶等高分子新材料,分两期建设,预计明年一季度一期部分装置投产。“随着今年6月,福建古雷15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联合体项目(中沙古雷乙烯项目)落地古雷,二期配套项目加快谋划推进,届时古雷石化下游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带动下游企业集聚,助推地方经济增长。”福建省福化鲁华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江俊明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依港而立,因港而兴。目前,古雷初步形成以福海创PX、PTA为龙头的“芳烃-聚酯”、以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项目为龙头的“烯烃-塑料”两条千亿能级的主导产业链,正朝着“油头”“化尾”持续强链补链,临港石化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临港产业也“反哺”着港口发展。古雷港是全国八大深水良港之一,具有先天的发展优势。古雷把口岸开放纳入港区建设总体规划。作为古雷石化产业港口配套项目,厦门港古雷港区主要以石油化工运输为主,兼顾散杂货运输。伴随着古雷石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古雷港区古雷作业区建设快马加鞭——

现已建成生产性泊位18个,15万吨级以上泊位2个,设计年吞吐能力3454万吨;目前全省投资规模最大的液体散货化工码头——南15#-19#码头顺利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并开港运营;厦门港古雷航道三期工程全面竣工,可满足30万吨级油船全潮单向通航要求;北1#、2#泊位初具雏形,将填补古雷港区集装箱码头的空白……

“经过多年发展,古雷港区现有码头泊位类型齐全,作业货种多样,基本满足不同船型不同货种装卸作业需求。未来,古雷港区将形成‘大进大出’的物流格局,对漳州乃至全省来说,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发展后劲十足。”厦门港古雷港航服务中心副主任曾树阳表示。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