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30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0版:专版

从源头抓管控

“天地联网”守护碧海蓝天

从一德码头观景台放眼望去,山海之间,碧海蓝天下,古雷石化园区塔林耸立、管线纵横,各种储罐已经披上了特定颜色的“外衣”,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古雷从零起步,十几年来发展到如今规模,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化工园区30强”。在这一过程中,绿色一直是园区坚守的底色。

历经多年发展,“安全环保”底线思维已嵌入到古雷开发区发展的方方面面。截至目前,古雷开发区近岸海域水质长期保持一类水质标准,空气优良率位居全市开发区序列前列。

布局在环古雷半岛的22个海水样品采集站点,就像是一只只敏锐的“眼睛”,紧盯着近岸海水的质量,让污染物无所遁形。通过“眼睛”采集到的数据将汇聚到“中枢神经”——漳州市古雷环境监测站。

“保护辖区生态安全是我们的职责。每一项数据都马虎不得,因为这是全区及上级部门海洋环境管理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漳州市古雷环境监测站站长杨加定表示。

每年,古雷开发区都会拨出专款,由该站负责对辖区海洋环境质量开展专项调查。“沿着古雷半岛的海水排污口,在近岸海域,我们设立了4个常规应急监测点,这是第一道防线,可以最直接了解到目前海水的状况。”杨加定介绍,未来计划再建设2个与古雷开发区发展匹配的24小时自动监测站点,从环东山湾辐射到浮头湾,进一步提升科学监测水平。

用数据说话。古雷还充分运用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健全环境应急监测、预警、防控体系。目前,古雷石化园区已建设完成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项目设有15个监测站位,分布于园区内各重要关口。设立了24小时空气自动监测站3座、大气污染热点网格化监测点18个。这些自动化的监测仪器设备与管理系统,充当着“耳目”和“吹哨人”的角色,为古雷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此外,古雷还组建了海上环卫队伍,创新地在浮头湾集中养殖区域、渔船返航航道周边布置海上垃圾临时收集点,让过往渔民将养殖用网袋、生活垃圾等投入收集点,再转运至岸上集中处置。据统计,每个收集点每天能收集到垃圾200公斤。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从海陆空通盘考虑,加强源头管控,古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