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里少不了有“福”。“福、禄、寿、喜、财、吉”,“福”乃六大吉祥之首。自古以来,“福”就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追求。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必做好“福”这门功课。
为加强师生关注“福”文化、参与“福”文化、乐享“福”文化、发展“福”文化,营造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少先队开展了《暖春·寻福》“福”文化寒假实践系列活动。活动通过拍“福”、做“福”、写“福”、剪“福”、说“福”,让同学们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进一步感受“福”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其中,拍“福”即寻找生活中带有“福”的物品,让孩子们在身边寻找“福气”,并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新年的浓浓年味儿;做“福”即围绕“福”文化原色制作精美的手工作品,例如利用超轻粘土进行“福”字手工制作,或制作精致的“福”主题花灯;写“福”即以红纸为底、黑墨为字,书写“福”字或与“福”字有关的对联;剪“福”即利用传统剪纸呈现“福”字,演绎“福”文化内涵,把祝福和期盼融入窗花中;说“福”即拿着自己做的“福”作品,说一段“福”的故事或事带“福”字的新年祝福语。
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郭琪瑶介绍,《暖春·寻福》“福”文化寒假实践系列活动推出后,深受小朋友和家长的喜爱。活动形式多样,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式,自选1至3个作品提交。在拍“福”、做“福”、写“福”、剪“福”、说“福”的过程中,孩子们更能细心观察到身边的“福”,并由此去探寻中国的“福”文化。目前,学校已经收到学生们踊跃提交的“福”味作品,并制成精美视频。活动在丰富同学们寒假生活的同时,也有助于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福”文化。
⊙本报记者 邹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