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底新增的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文化韵味悠长,大家都去过了吗?文化气息浓郁的漳州市博物馆想必大家已很熟悉,长泰文庙是我市首个获评3A级荣誉的文庙类景点,从前与东山风动石景区“联动”的东门屿如今也美出自己的名声来,南靖田中赋土楼也是漳州诸多秀美土楼中的佼佼者。
春节小长假已过,此时人少景更美,我们一起出发,尽情领略这些美景吧!
文化名片
漳州市博物馆
漳州市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36700平方米,于2020年9月29日全面正式对公众开放。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参观游客达50余万人次,成为漳州靓丽的文化名片。馆藏文物以青铜时代虎林山出土文物、漳州窑瓷器,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海丝贸易银元及地方非遗产品为主要特色,经鉴定的文物有1万多件。
漳州市博物馆展厅面积约8600平方米,设有6个专题展厅,分别为:一楼“漳州历史文化陈列”“漳州海上丝绸之路陈列”;二楼“漳台一家”“漳州窑陶瓷艺术陈列”;三楼“漳州雕刻艺术陈列”“馆藏书画精品陈列”,另设有两个临时展厅用以举办临时展览或引进交流展览。
近期,博物馆有两大展览,一起走进“流光溢彩——大明益藩王族珍宝展”“宫中有佳人——清宫后妃的雅致生活”,开启不一般的新年观展之旅吧。
景区周边半径500米范围内有漳州市艺术馆、城市展示馆、南山文化生态园、水仙花海、南山寺等自然人文资源,与景区形成良好的互动和补充,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方式。
文化圣地
长泰文庙
长泰自宋代就建有文庙。据史书记载,长泰最早的文庙建于公元1133年,几经修缮,历尽沧桑。异地重建的长泰文庙占地面积约250亩,仅次于山东曲阜至圣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县(区)级文庙。它背靠石冈山,与文昌阁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坐北朝南,依山而上,步步登高,东西对称,呈五进制。建筑风格集北方文庙之大气,融闽南建筑之精细。
长泰文庙总体分为一轴三片区。中轴线总长度约一公里,以展示儒学文化为主轴。三个片区:主入口景观片区主要是通过儒家文化和长泰本土文化景观展示,让游客初步认识儒家文化;孔子文化广场片区以孔子行教像为中心,辅之以文化柱、圣迹图等景观,让游客礼敬孔子;文庙主体片区是文庙的核心部分,通过大成殿等主体建筑和室内陈列展示,让游客走近圣人,感悟古圣先贤之德。
土楼神韵
南靖田中赋景区
田中赋景区位于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田中村,景区主要由7座土楼改造而成,并用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共生的方式,将土楼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船楼形状就像一艘船,清晚期建造,为游客中心。外楼原为一座方楼,已倒塌,重建后呈L形状,前面为休闲广场。顺兴楼为宗族博物馆,始建于1858年,共有64间房间,以官厅的方式修建,后面一排高出一层,以显示尊贵,从外观上看像一顶官帽。光辉楼为民俗博物馆,始建于清代,楼内保留历史的痕迹,表现土楼人的生活常态。潭角楼建于1558年,是田中赋景区中最古老的也是最大的一座土楼。大学楼为接待体验中心,有三堵残墙,犹如古罗马凹凸不平的城墙,历尽岁月的沧桑。竹林楼,始建于1964年,其主楼是“福建土楼展示中心”,内部一楼是土楼展示区,二楼是《土楼神韵》摄影展;辅楼为文化艺术长廊,展出以土楼为题材的艺术作品。
天然影棚
东山东门屿景区
东门屿,也叫塔屿,面积近1平方千米,是一个近似“土”字形的岛屿,位于东山岛铜山古城东部约1公里海面上。其以礁石奇异、洞泉甘醇、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被列为福建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岛上有由海蚀性溶浆岩构成的形态各异的奇岩怪石,如鹰嘴岩等。东门屿上的东明寺是全国海拔最低的寺庙,海拔只有60多厘米,几乎与海平面持平,多年来历经暴风、骤雨、地震安然无恙。东门屿还有黄道周少年读书处,蔡潮所建的文峰塔,史前时期的太阳纹岩画和各时期的石刻,人文遗迹众多。
东门屿是一处“天然影棚”,吸引了《西游记》《海之恋》《八仙过海》等电影、电视剧来此拍摄外景。去年热播的《炽道》也曾在东门屿取景拍摄过。
去东门屿,要在风动石景区附近的铜陵轮渡码头坐船过去,行程15分钟左右。另外,东门屿上没有住宿,要注意一下返程的班次,以免错过回程时间!往东门屿,夏季7:30首班,每隔20分钟一班,末班18:00自东门屿返回。冬季8:00首班,每隔30分钟一班,末班17:00自东门屿返回。
■本报记者 张 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