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1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1版:旅游

460多年历史,比赵家堡年长39岁……

这里藏着浦西黄氏 与南宋皇族的故事

▶登城石梯清晰可辨

▲东、西、南、北侧均有石门

提起城堡,你会想到什么?是童话里王子公主的浪漫归宿,还是欧洲中世纪的古典建筑?许多人对“城堡”的印象来自西方,其实中国各地不乏独具特色的城堡,它们大多历史悠久,承载着许多传奇故事,流传于世。

在龙海区港尾镇城外村,就有一座浦西城堡,与漳浦的赵家堡和六鳌古城、龙海的镇海卫等当地著名的建筑古迹不同,浦西城堡鲜有人知,好似一颗历史遗珠,连带着尘封的往事,被世人遗忘在角落。

怀揣着好奇与敬畏,小记探访了这座神秘的浦西城堡,穿越百年时光,一观古堡前世今生。

“一诺千金”的历史见证

东临南太武山,屹立于浦西溪畔,这里就是被当地称为“浦西黄氏第一堡”的浦西城堡。在这已有460余年历史的城堡里,坚实牢固的石门、石围墙,葱茏草木掩映下的石梯、跑马道……无不诉说着历史的峥嵘。

说起古堡主浦西黄氏一族,便不得不提他们与南宋皇族的那段历史传奇。南宋末年,元兵攻陷南宋都城临安,赵氏皇族南逃。祥兴二年(1279年)闽冲郡王赵若和(宋太祖赵匡胤的四弟赵廷美的第十世孙)从广东崖山之役中逃出,宋室朝臣黄天从父子奉命保护赵若和,驾船前往福州召集余部,不料船队遭遇台风,赵若和及黄天从父子一行侥幸逃过一劫,从漳州南太武山北面港湾对面的浦东、银坑(今厦大漳州校区两侧三公里处)登岸,并就地开基。

为躲避元兵追杀,赵若和改换姓名“黄合居”,意为“匿赵为黄,合家居住”,一同登岸的赵氏皇族也都改为黄姓,与黄氏族人生活在一起。浦东、银坑黄氏繁衍至第五代,向西越过一岭,拓地而居,称新地为“浦西”,过着隐姓埋名的农耕生活。黄天从父子以忠义勉励子孙后代,在元朝统治的百年间,浦西黄氏家族始终保守着这个秘密,最终保全了宋赵皇族的血脉。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为抵御倭寇入侵,黄天从的第十一世孙黄深魏率族人建浦西城堡。据说,堡内最初均为黄氏族人,后来一些外社族人为防倭寇,陆续躲入城堡,鼎盛时期,堡内生活着上千人,十分热闹。

融入闽南风的城堡

浦西黄氏自开基至建堡,倏忽已近三百年。族人入乡随俗,早已融入闽南当地生活,所建的浦西城堡建筑风格、布局安排都可见闽南传统古建筑特色。城堡占地约15740平方米,堡内古民居多为燕尾脊造型,建筑材料以石材为主,其主、副巷道均采用小条石、片石、泥土等结合铺垫而成。

漳州人来此一游,大概都不免生出些亲切感。在这片古民居间漫步,大多不知自己正处于一座历经风霜的古堡之中。只有位于东、西、南、北的四个拱形石门和存留的石筑城墙诉说着这座古建筑的不凡。城墙周长约450米,高2~3米,尚存跑马道、枪眼、七级登城石梯等。据记载,浦西城堡曾多次抵御倭寇入侵,堡内族人无损一人。古堡虽已衰败破落,但这坚实牢固的石门、城墙,仍可见其当年的气势。城堡北靠狮山,浦西黄氏先人还在山上海拔约300米处建了一座狮山小围城,作为抗倭第二道防线。围城仿照城堡,建有四个石门。相传1290年,黄天从父子曾陪赵若和游览狮山风光,今留有“击鼓石”“黄赵情”“蛤蟆石”等古迹。

城堡中的红砖楼值得一看。从空中俯瞰整个古堡,这座中西合璧的红砖楼在一众闽南传统民居中十分抢眼。红砖楼始建于1903年,由爱国华侨黄开盛出资建造。楼共两层,以荷花为主题,楼内不乏荷花造型的木、泥雕塑精品,红砖外观历经百年未曾褪色,十分亮眼。99岁的蔡阿婆是“守楼人”,每当有游客到访,她很乐意和游人聊聊这座楼的故事。

比赵家堡年长39岁

浦西城堡虽不比漳浦的赵家堡和诒安堡闻名于世,但这三座城堡之间却有一段不解之缘。

《浦西黄氏族谱》《赵氏族谱》《诒安堡》等资料有载,黄天从父子均与宋赵皇族结亲,明万历年间(1600年),赵若和第九世孙赵范在漳浦建立赵家堡,比浦西城堡晚了39年。诒安堡则建于清康熙年间(1687年),由黄天从第十五世孙黄性震兴建,与浦西黄氏的关系更近。

若想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渊源,除了赵家堡和诒安堡,不妨到浦西城堡来逛逛,走在那幽长的巷道中,用手抚摸斑驳的石头城墙,或许我们能感受到凝固在古堡中的澎湃岁月,忆古思今,别有一番感慨。

■本报记者 王怡婧 文/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