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5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2版:专题

中国银行漳州分行

践行消保为民理念 营造诚信金融环境

小心!骗子收“学费”

为市民发放社保卡

反诈宣传进校园

【核心提示】

金融有温度,服务有深度,百姓生活才更美好。近年来,中国银行漳州分行(以下简称:“漳州中行”)积极弘扬金融正能量,持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思想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严格落实监管部门和总行的要求,切实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理念融入业务发展、经营管理与风险防控全流程,多措并举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全力构建务实、安全、贴心的优质金融服务体系,彰显国有大行责任担当。

01

社保办理送上门

暖心服务解民忧

自2021年漳州市正式发行第三代社保卡以来,漳州中行作为主要承办银行,积极探索发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助力漳州市社保卡升级换代。

目前漳州市的社保卡客户有500多万户,第三代社保卡发卡任务重、时间紧。为加快发卡进度,漳州中行开发了第三代社保卡线上申领系统,客户通过上传身份证照片、刷脸验证等简单的线上操作,即可办理申领。同时,该行800多名员工主动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上门发卡服务,把社保卡服务送到家门口。

2月8日,在平和县小坪村,仅一天时间,工作人员就为300多位村民成功办理了第三代社保卡申领和电子社保卡签发业务。“感谢漳州中行,让我们在家门口就把申请手续都办好了。”漳州中行把服务窗口前移几十公里,搬到村委会所在地,让村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优质的金融服务,获得了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

此外,针对重病、年老等特殊用卡客群,漳州中行还提供双人上门服务,及时缓解客户用卡需求。3月3日,听闻有位高龄客户黄女士因行动不便无法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该行的两名员工骑着摩托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寻找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为客户签署了代办材料。客户黄女士及其儿子对中行服务赞不绝口。据悉,今年以来,该行已累计为100多名急需用卡的特殊客群提供上门发卡服务。

02

金融赋能保民生

助企纾困解难题

“金融为民”是初心,也是坚持。长期以来,漳州中行聚焦地方所需、发挥金融所能、施展中行所长,践行“融通世界、造福社会”的使命担当,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民生需求,为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发挥金融力量支持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稳定发展,是漳州中行一直在努力的方向。3月3日,漳州中行在漳州古城商圈启动以“惠如愿·兴商助业普惠行”主题活动,为实体经济“输血”,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提振企业信心。

此外,自今年1月启动“惠如愿·千岗万家”专题活动以来,该行已累计为漳州市34家小微企业发放普惠贷款,合计金额超6000万元。下阶段,该行将加大对吸纳就业多、稳岗效果好的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03

宣教工作广开展

织起消保“安全网”

为提升公众的金融素养、消保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漳州中行积极开展消费者金融知识教育宣传和消保培训,做到内部培训和外部教育宣传相结合、集中教育宣传和常态化教育宣传相结合,为金融消费者织起消保“安全网”。

3月3日,在漳州古城西广场的金融消保教育宣传现场,漳州中行工作人员向往来群众发放金融知识宣传折页,“一对一、面对面”讲解金融诈骗案例、防范金融风险等知识,当晚累计发放宣传折页数千份,接受咨询逾千人次。

不定期开展反诈宣传进校园,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该行深入漳浦当地某学院,举办金融知识讲座,分析当前网络诈骗犯罪分子惯用的手段和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方法,提高学生防诈能力。此外,还联合漳浦县公安局赤土派出所,走进漳浦县赤土乡万祥社区开展“银警”联合反诈宣传。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普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提高社区居民防范意识,共建共创平安社区。

以案释法

提高反诈“免疫力” 警惕“冒充公检法”

【案情背景】

近日,某客户致电中国银行客服热线,称接到所谓“上海市医保中心”的电话,对方告知客户其中行医保卡在上海市报销了一笔医疗费用,需要客户到上海医保中心处理相关事务。客户表示自己近期未去过上海。紧接着,对方以医保卡可能被人冒用且涉嫌骗保吓唬该客户,并将电话转接至所谓的“上海市公安局”热线。“上海市公安局”要求客户下载共享屏幕软件,客户按照要求操作并完成手机银行登录,骗子远程通过手机银行进行跨行转账,过程中客户输入了取款密码、手机验证码,最终被转出16800元。随后,客户无法联系上对方,才发现遭遇了诈骗。

【案例分析】

近年来,诈骗分子的骗术层出不穷,该客户遇到的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此类诈骗利用了公检法机关的威信力,并以非法购买所得公民信息伪造通缉令等迷惑被害人、击破其心理防线,受害人往往因恐惧而被骗子操纵。

【案例警示】

针对此类诈骗,公众一定要提高警惕,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和公检法机关执法办案程序。在接到此类电话时保持冷静,一定要多方核实,对于需要提供个人信息、涉及资金操作的电话要谨慎对待,对确属电信网络诈骗的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公检法机关作为执法部门,是绝对不会使用电话方式对所谓的涉嫌犯罪、银行卡透支等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的,公检法机关及其他部门之间也不会相互转接电话。公检法等部门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凡通过电话、短信要求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对资金进行审查的请一概不要相信,以防上当受骗。

◎本组文字由 本报记者 闫 锴 采写 图片除署名外由 漳州中行 提供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