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民彤
演员靳东,是今年新履职的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全国政协会上靳东提交了三份提案。这些提案,与他的深入社会、体验生活,与他的演员职业有很大关系。
为了拍摄一部法律题材的影视剧,靳东曾到各层级法院体验生活。“我们当时和法院工作人员一起上班,跟了许多案子,从小到大,从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案到故意杀人案。”在体验了法院工作后,他一度心情非常沉重,“甚至半个月过后,我觉得我要脱离一下这个环境。我在湖南采风的时候,一位非常年轻的法官一年要开庭审理400多个案件。可想而知,法院是什么样的工作状态。所以电视剧中的一些台词都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比如‘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就是出自这样的体验。”
这些年因为拍戏,靳东走过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实地采风、调研的过程中,学到许多新的知识。靳东说这种深入生活的过程有意义,对他自己是非常好的充实。“演员的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应该是采风、体验,要想了解、看清一些事情,总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后辈演员应该怎么做?靳东给出的建议是“多经历、多体验”。“你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无奈、无助,最终都会成为你的财富。这个时候,你会痛苦,甚至会愤怒。但你也会因此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行业’‘做这个职业真的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吗’‘我还能不能走得下去’……”“很多高中生想考戏剧相关专业时,我总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真的是发自内心的爱戏剧这个行业吗?”戏剧表演不是“简单的明星梦”,学校也不是为了培养明星而存在的。现在一些年轻演员为了红,为了成为明星偶像,不惜急功近利追求收视率,追求流量至上、赚钱至上,靳东批评一些人把戏剧表演当成“简单的明星梦”,难道不是一种警示?
作为演员,靳东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坚持一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艺术从生活中来,艺术要高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前提是要了解生活”,艺术创作还是要慢下来,“不管时代有多快,都要慢下来。不慢下来,演员是无法获得特定感受的”。
靳东所说的从艺人员应该坚持生活第一,深入社会,在观察体验生活中获得沉淀积累,克服浮躁的心态,摆脱急功近利的影响,政协会上一些文艺领域的代表委员也都谈到了这方面的话题。
时下,有的从艺人员,文化储备不足、脑袋空空,对所饰演角色缺乏理解甚至连剧本都读不明白,更缺乏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这即文娱圈“绝望的文盲”现象。
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国产剧出现了严重脱离现实和生活的悬浮的硬伤:打工人拎着爱马仕,普通白领住着大平层,女主角入睡不卸妆,男主角20出头就能当总裁……网友批评“为什么有的作品里面的人完全不像我们生活阶层的人,一掷千金,住的都是豪华的(房子),你就跟老百姓的生活脱节了”。
脱离现实和社会生活的悬浮剧的问题,在于创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创作思维发生了变化,错误地认为现在一些观众看剧根本不动脑子,他们不看演技不看逻辑,看的是颜值,故事好玩就行,所以创作只需做表面文章即可,这导致一些创作走向低幼化,拍出的电视剧缺乏内涵、毫无深度,所涉及的生活领域,不仅缺乏体验,还缺乏认知,结果只能剩下生活现实的“悬浮”、思想内容的浅俗……
对此,文艺界的委员们开出了“药方”:文艺界文娱界要摒弃炒作蹭热点“流量为王”的流行观念;“无论是演戏还是拍电影,都需要创作者体验生活、采风,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产出好创作”;创作者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敬畏之心,一是在创作本身上要能够潜下心来,二是在制作过程中要用工匠精神去制作……
纷繁多变的多元价值观念、消费文化、流行时尚,构成了今日文艺创作的生存环境和文化情境。一个文艺创作者、一个文艺表演者,都会面临着“炒作”“流量”“商业利益”的考验。靳东以及其他委员代表谈到我们的文艺创作、文艺表演,要慢下来,要有敬畏之心和工匠精神,就是说,我们应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说到底,我们必须对文艺“价值”和审美“原则”要有始终不渝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