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阿嬷说,在她上学的那个年代,物资非常匮乏,人们会把心愿印在食物上,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不再受饥饿之苦。”龙师附小二年(5)班林佩颐同学对着镜头一点儿也不怯场,她在妈妈的指导下,在镜头前绘声绘色地介绍家乡美食。她们按事先写好的文案,一段一段地录制素材,认真而仔细,有时候一个画面录了好几次,不厌其烦。
“将米磨成浆,压实水分,做成面皮,软糯适中,可以在里面包豆沙、花生糖等做成甜味粿。而像这种包着蒜香炒肉的咸粿可是只有在最重要的节日中才能见到的呢,所以它也因此有了一个霸气十足的别称——‘油拉包’!”“将炒好的肉馅包裹进面皮里,轻轻压实,你看这上面可以印寿龟,寿桃,这些都具有美好寓意的重要象征,也是表达老百姓们的美好心愿。”“做好后放入锅中蒸20分钟,哇,出锅啦!香气扑鼻,可口诱人!粽叶的清香,米粿的甜香,还有肉馅的咸香……哇,香气交融,香飘四溢,我已经垂涎欲滴啦!”记者从她发布的视频中看到,每一个美食的制作步骤都介绍得很详细,林佩颐在解说的时候力争做到字正腔圆,生动翔实。
林佩颐出生在龙海区石码镇,从小家人就会带着她吃各种小吃:石码五香、石码卤面、石码沙茶面,石码海蛎煎等等。她和妈妈都喜欢亲切地称呼这个美丽的地方为“小石码”。有一天,她们心中突然萌生了拍小视频为家乡美食做宣传的想法。“这个想法让我们和家人都感到很激动,于是就开始查找资料、写文案,做视频录制的相关准备工作。”林佩颐的妈妈高莉介绍道,佩颐平时也有学习一些“小主持”的技巧,在录制的过程中,很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算是“知行合一”,通过几期节目的录制,感觉她还是有了不小的进步。
林佩颐介绍漳州小吃的短视频发布后,得到了不少转发和点赞,粉丝量也有所增加。“听说还有朋友特地开车前往探寻、品尝美食呢。”高莉说。
⊙本报记者 苏水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