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昕蓉 通讯员 刘永瑜 林少雄 文/图
“金珠妈米呀咕嘟,扎西德勒!”8月14日,今年63岁的老人旺姆康复出院了,她拉着第909医院普通外科医师李冉冉的手,久久舍不得松开,连声用藏语表示感谢救命之恩,并向他献上洁白的哈达。
7月30日,正值周五深夜,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李冉冉从睡梦中唤醒:“一名藏族老人因突发急性肠梗阻,已陷入脓毒症休克,急需手术治疗。”李冉冉迅速起床,在夜色中急匆匆向手术室赶去。手术过程中,李冉冉了解到这名老人此前已在其他医院进行了3次手术治疗,这是第4次。李冉冉当场提醒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一定要加强术后监测和护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真是越担心什么就越来什么,刚走出手术室,还来不及松一口气,患者就突发心跳和呼吸骤停。李冉冉立即前往重症室指导抢救。由于抢救及时,患者很快转危为安,经过治疗康复出院,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才来西藏月余,李冉冉已是第三次将患者从死神手上抢回来。而在西藏总医院泌尿外科,对于与李冉冉并称为第909医院“驰援西藏的‘双子座’”的于忠英来说,这样的惊心动魄也是几乎每天都有可能发生。
刚抵达西藏总医院半个月时,于忠英就接治了一名身体多处负伤的患者。情况危急,必须马上做手术!然而,与漳州不同,这里的医疗器械总体落后。更可怕的是,彼时才刚到拉萨,缺氧、头痛等高原反应一直伴随着于忠英。做一台手术,需要高强度工作、长时间佩戴口罩,是对他身体素质的巨大挑战。“当时,我就想,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来。”于忠英回忆道。好在,手术很成功,他和同事们齐心协力,救回了那个患者。
李冉冉和于忠英虽然不在同一个科室,但这对驰援西藏的“双子座”有着共同的理想。“身为军医,我们不仅要为国防事业做贡献,也要为本地同胞做贡献。”他们说,未来一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更多的医疗技术带给这座日光城。
做一台手术,铸一件精品,治一名患者,献一份仁心。7月初,他们俩从漳州出发,赴西藏总医院执行为期一年的医疗代职任务。一个月以来,他们克服高原缺氧环境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开展教学查房、组织病例讨论、参与全院会诊,为患者诊断、治疗200多人次,做到了药到病除、人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