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0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财经

@老年人群体 这份反诈骗指南请收好

近年来,越来越多不法分子将目标对准老年人群体。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严重侵害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使老年人切实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于近日发布了关于老年人群体的金融消费提示。

办理银行业务需警惕这几种骗局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越来越频繁地进行银行业务办理。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金融知识的相对薄弱和信任心,在他们办理银行业务时设置了常见的三种骗局。

老年人需防范“代人取款”骗局。骗子常以高额好处费为诱饵,将非法资金转入老年人账户,并引导老年人取现,这其实是帮助违法犯罪团伙进行“洗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工作人员提醒,老年人不要因为贪图小利,沦为他人犯罪工具,身陷囹圄。

老年人需留意“熟人借卡”骗局。骗子为了达到“洗黑钱”的目的,常选择与老年人拉近关系,以熟人身份向老年人借用或租用银行卡。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容易被骗子伪装的亲切和信任所蒙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工作人员提醒,老年人应当对陌生人预先怀疑,对“熟人”保持警惕,同时保管好银行卡,不应出借或出租银行卡,避免成为不法行为的“帮凶”。

老年人需严防“亲人出事”骗局。骗子冒充公安、医院等具有公信力的机构人员,假称老年人的亲属涉嫌犯罪或遭遇车祸,诱骗老年人到银行转款至第三方账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工作人员提醒,老年人接到类似电话,请立即与家人核实,如电话无法接通,应及时报警寻求帮助,避免资金损失。

办理保险业务需增强风险意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关注保险业务,并希望通过购买保险来保障自己的财产和健康。与此同时,老年人需要提高警惕、增强风险意识,防范常见的两种金融骗局。

老年人应避免“以房养老”骗局。骗子利用各种手段诱导老年人以房抵贷购买所谓的高额收益理财产品,老年人受骗后可能面临房产被强制拍卖的风险。在这个骗局中,老年人常被美好的诱惑所蒙蔽,他们渴望通过投资获取更多的收益,来保障自己晚年生活的安定和舒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工作人员提醒,老年人应谨慎办理房抵贷业务,保护房屋产权,远离老无所住。

老年人应谨防“退旧买新”骗局。骗子通过诋毁保险公司的产品和承诺更高收益的方式,诱骗老年人退保,从而收取高额的代理退保手续费。一旦老年人退保了,骗子就推荐老年人购买“虚假理财产品”。当老年人发现自己被骗后,骗子早已逃之夭夭。因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工作人员提醒,老年人应结合自身保险保障需求,谨慎退保。避免失去保障,防止老无所依。

老年人应谨慎选择金融产品

当前,金融服务、金融产品日趋复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工作人员建议,老年人可从两方面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

一方面,老年人在选择养老金融产品时,要根据自身年龄、退休计划、财务、健康、养老需求、风险承受能力等情况,谨慎挑选。另一方面,老年人应仔细阅读和了解产品合同条款或产品说明书,并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或持有效执业登记证件的销售人员办理相关业务。

此外,金融监管部门及各大金融机构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出金融知识普及服务。老年人可通过关注这些官方公众号了解相关信息,提高自身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安享幸福晚年。

■本报记者 林 露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