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5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7版:教育周刊

手机“带娃”不省心

三岁的宝宝正在刷短视频

在饭馆,一家子在吃饭,其中一个幼儿哭闹,妈妈用手机播放短视频,孩子停止哭闹,一家子安心吃了顿饭;在排队,孩子不耐烦,家长把手机塞给孩子,人手一机,各自安好。这样的现象,在各大场合已经屡见不鲜,每当孩子哭闹时,只要给孩子播放动画片,孩子就会立刻安静下来。记者了解到,不少幼儿在入园体检中,被发现视力下降,不得不戴上“小眼镜”。

现在电子产品仿佛已经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一样,成为生活中离不开的必需品。但对于孩子,特别是1至3岁的婴幼儿是否应当接触电子产品?记者进行了调查了解。

手机代替不了父母的陪伴

每次带着自家两岁的小宝宝出门,陈亭的包里除了孩子的日用品,还会多带一个平板。“主要是外出如果孩子哭闹,让她安静的最好办法就是给她一个平板,并调出一些动画片。”陈亭并没有觉得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她表示自己知道平板会影响孩子视力,所以每次都会把亮度调低,距离拉远。

亮丽的图案、吸引人的动画、丰富的早教游戏……几乎没有孩子不被光怪陆离的电子产品所吸引。当然也有不少家长选择亲子陪伴,来代替手机“带娃”,在他们眼中,手机“带娃”可不一定会带出好娃。

小武对于孩子的教育一直有研究,在他家中,不到3岁的小宝宝不允许使用电子产品。“无论是我自己带娃,还是让家里老人带娃,我都要求一点,不能在孩子面前使用电子产品,也不能给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小武觉得,小宝宝对于什么都很好奇,如果大人使用电子产品,小宝宝对电子产品也会产生兴趣。

此外,无论小武在外工作到多晚,只要回到家孩子还没有睡觉,他都会陪孩子玩一会。“频繁使用电子产品,可能会影响孩子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的发展。再说了,我才是孩子的父亲,电子产品不是,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的陪伴,这是我的责任。”小武告诉记者。

家长不妨坚持“3-6-9-12”原则

对于孩子“沉迷”手机,该怎么办?记者采访了眼科医生和幼儿园老师,来听听他们对于婴幼儿接触电子产品有什么看法。

“我觉得3岁以内的婴幼儿,不允许他们看任何电子产品,因为对于婴幼儿来说,过早看电子产品会较快地消耗他们的远视储备,远视储备消耗得越快,越容易导致孩子过早近视。此外,对于人眼来说,屏幕越小对于眼睛伤害越大,因此稍微大一点的孩子要用电子产品学习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使用大屏幕投影等方式学习。”漳州市妇幼保健院眼科主治医师杨光耀向记者阐述了他的观点。

此外,杨光耀还提供了一个“3-6-9-12”原则供家长参考:3岁以内的孩子不允许使用电子产品;3至6岁的孩子不允许玩电子游戏;6至9岁的孩子以学习为目的一次可使用30分钟,娱乐为目的一次20分钟;9至12岁的孩子,家长需监督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时,可以遵循‘20-20-20’原则,即每20分钟眺望20英尺(6米)以上的景物至少20秒。”杨光耀补充道。

“过早接触电子产品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视力,也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漳州市机关第二幼儿园的李青老师告诉记者。李青老师也觉得让孩子特别是1至3岁的婴幼儿过早接触电子产品不可取,那家长应当怎么做,才能避免让孩子过早地接触电子产品,李青老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父母应当发挥榜样作用,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使用电子产品,避免引起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的兴趣。其次,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无论是父母带还是老人带,都要有规划地带孩子到户外去,转移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的注意力。最后,父母也可以用书籍绘本、益智玩具游戏来代替电子产品,在亲子互动游戏中增进亲子情感,也可以做到给孩子启蒙的作用。”

面对小朋友在看视频时,被人影响就哭闹的情况,李青老师觉得孩子可能之前用这种方式“得逞”过,所以才会在别人影响自己时,采用哭闹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用其他孩子感兴趣的玩具,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且在孩子逐渐长大后,要懂得和孩子做好约定,养成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李青老师说。

☉本报记者 刘健宁 文/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