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日清晨,有些年轻人仍然穿着单薄的衣服,骑着电动车赶去上班。结果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脸歪了、嘴巴闭合不了、喝水从嘴角漏了、眼睑无法闭合或者眼睑下垂……这是什么原因呢?最近,市区几家医院的神经内科就收治了一些这样的患者,均被诊断为“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谈谈面瘫的防治。
什么是面瘫?
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受损导致面肌瘫痪的一种神经缺损症状。面神经从颅内中枢发出,最后分布在面部,支配面肌运动。面神经通路较长,其中任何一处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受损,均可导致面神经麻痹。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不受年龄限制。面神经麻痹患者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都无法完成,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额纹变浅,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
面瘫的诱发因素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诱发因素为寒冷。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与季节更替存在相关性,冬天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气温越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发病率越高。
除此之外,过度疲劳、熬夜、免疫力下降、情绪波动大、紧张、压力大等也是面神经麻痹的诱发因素。
得了面瘫怎么处理?
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1.药物治疗:予以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代谢药物治疗,合并病毒感染者,可加用抗病毒药物。部分患者因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暴露,易导致感染,因此应减少用眼动作,在睡觉或外出时佩戴眼罩,并用眼膏涂抹患眼。
2.物理治疗:主要有超短波无热量治疗、红外线照射局部、低中频刺激治疗等。
面瘫第一周治疗效果不理想,怎么办?
经常有患者来问:“我得了面瘫,来医院治疗1周了,怎么还没见效?”
通常认为,面瘫发病后1周属于急性期,第2周至3个月内属于恢复期。在发病后1周内,接受治疗后仍然出现病情进展的状况,是一个疾病发展的正常现象,患者不必过度担忧。一般患者的症状改善开始于发病后两周左右。大约1个月时间才能恢复良好。但是,如果患者对面部肌肉的控制尚未完全恢复,仍需坚持治疗一段时间。面瘫治愈率通常为85%左右,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在3个月内痊愈。
居家日常注意事项
得了面瘫,经由医生诊断和治疗后,在家休养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
平衡心态,心情放松。患者多为突然起病,因面容改变羞于见人,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这不仅没有必要也会影响病情康复,因此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避免受凉,秋冬季要注意防风寒,尤其对于早出晚归、骑电动车上下班的市民,更应佩戴头盔、围巾、风衣等保暖措施,避免冷风直吹面部。
在饮食方面,宜清淡、易消化,忌食生冷、辛辣食物,忌烟酒。适当补充钙及维生素B族元素,对面神经疾病都有帮助。
适量运动有益于疾病的康复,适量的穴位按摩也有助于症状的改善,太阳穴、风池、合谷、外关、足三里、太冲等穴位,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面瘫的穴位。按摩方式没有特殊要求,次数、方向、力度均以患者能接受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