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婧)2月25日,漳州闽南书院特邀中国武术九段、国际级武术裁判林建华,主讲《闽台武术融合与发展》。
讲座上,林建华从地缘、人缘、历史的角度谈闽台武术的交融,改革开放以来闽台武术的交流与发展,闽台武术的发展前景与展望等三个方面,深入浅出、鲜活生动地讲解了闽台武术的交流情况及其对两岸文化交流、民众情感沟通起着重要作用。
林建华是漳州人,厦门大学教授、福建省南强武术研究院院长、福建省武术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著有《福建武术史》《福建武术人物志》《八闽武术》《形意拳——中国三大内家拳之一》等书。
相关链接>>>
专题讲座摘要
福建和台湾一海之隔,两地武术文化同宗同源、一脉相承。福建曾有四次大规模的迁台潮,福建人在迁台的同时也带去了武术。
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及郑经治理台湾的20多年间,是闽台军事武艺和民间武艺交融与发展的繁荣时期。永春白鹤拳第二代名师白戒,在郑军中传授白鹤拳。这是永春白鹤拳最早传到台湾的史料。清代,台湾社会动乱不断,学拳练武成为普遍社会现象,许多福建武术人士也到台湾,以各种途径传授拳技。
1949年,随着国民党败退台湾,一批原中央国术馆和地方国术馆的武术名家也跟着到了台湾,为台湾武术界注入了新的力量。在大陆广为流传的少林拳、查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劈拳等开始在台湾传播。
改革开放之后,两岸的武术交流日渐增多。闽台武术文化交流呈现三个特点,即交流形式多样化、双边武术的来往正常化、品牌武术交流常态化。交流项目既有南拳又有北腿、既有传统项目又有竞技武术,除了技术交流比赛外,更有学术文化研讨,真正实现了闽台武术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大发展。
闽台武术的交流,带动同源文化的交流,对两岸民众情感沟通以及两岸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关系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 刘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