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惠春
小学的同桌阿玲打电话给我,邀请我回校参加母校120周年的校庆。仿佛还在昨日与同学们告别,而今竟已悄然过去了三十多年的时光,心里真的是百感交集。作为平和县的第一实验小学,育英小学于1904年由美国公教会创办,1957年更名为“平和县实验小学”,几经易名后,1984年复名为“平和县育英小学”。
阿玲自小学毕业之后,经历了岁月若干年的起伏,如今回到母校当老师。阿玲问我还记得母校的八角楼吗,说母校的建筑有经过修缮和翻新,大部分还保留着当年的原样。曾记得学校以前的大门比较简易,校门口有小斜坡,每天放学的校门口是最热闹的,做小买卖的摊贩们纷纷占据了有利地形,仿佛一个热闹的市集。孩子们一下课就围拢在各种摊位前,有时还会听到“砰”的一声巨响,只见一颗颗爆米花从机器中蹦跳出来,散发出浓郁的香气。爆米花的摊主熟练地操控着爆米机,学生们围在一旁,眼巴巴地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爆米花。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种五颜六色的“火卷”,吃起来满口留香,至今回味无穷。
那个年代的孩子,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电子玩具和娱乐设备,可以玩的东西比较单调,想当年,每当午后的阳光透过树荫洒在操场上,我和阿玲及几个玩在一起的小伙伴,经常在午间时分便迫不及待地奔向学校玩跳绳、丢沙包、跳房子,这些简单的游戏成了我们上学期间最美好的回忆。跳绳则是我们的最爱之一,两个女同学站在绳子的两边甩绳子,中间跳的人要瞅准绳子的空当钻进去跳,谁跳的次数多且没被绳子绊倒谁就赢。几个女生在操场上欢快地跳着,手中的绳子随着跳跃的起伏在空中晃啊晃,就这样晃走了我们的小学岁月。我们的青春年华,如同那根晃动的绳子,看似简单平凡,却承载着我们的友谊与梦想,那是属于年少的纯真和快乐。
除了户外玩耍之外,养蚕宝宝成为校园内的一股热潮,许多同学都热衷于这项活动。同学们通常会从同学或家人那里得到蚕宝宝,有些孩子甚至能得到好几只,开始自己的“养蚕事业”。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纸盒,就将文具盒临时充当蚕宝宝的住所,并在文具盒底部铺上纸张,以便蚕宝宝爬行和休息。喂养蚕宝宝需要新鲜的桑叶,那时养蚕宝宝的同学多了,桑叶就显得弥足珍贵。每到下课时间,身边总会围拢一些同学,大家都很期待能分到几片桑叶,为了不让蚕宝宝挨饿,有些同学还会用铅笔或其他文具跟同学交换桑叶,有了桑叶就有了生命的生机。一到下课,我们便围着看蚕宝宝津津有味地吃着桑叶,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快乐。当蚕宝宝开始吐丝结茧,我们更是兴奋不已,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蚕宝宝,期待着它们化蝶成蛾的那一刻。
曾记得,教室里我的座位刚好临窗,窗外有一排绿树,那些树到花开时还会有阵阵的花香飘进教室。有时正上着课,一阵风吹过,居然有掉落的花儿飘到我的书桌,它们的香气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自然界的精灵,带着一丝丝甜蜜与清新,让听课时的枯燥心情瞬间变得愉悦起来。花开的树下是女生们的最爱,一到下课时间,女同学们三五成群地都跑到树下捡落花,爱美的女生直接将花别到马尾辫上,一蹦一跳地撒下一缕花香。更多的女生是将捡到的花朵放在书桌上闻香,落下来的花朵还很新鲜,味道也很清新好闻,两三天后待花朵慢慢枯萎便夹到书里,每次翻阅书本时,便有一股清香溢出,给枯燥的学习岁月带来缕缕清香,这样的情景,不仅留在了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心中,也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我们的班主任还好吗?说到我们的班主任占老师,我和阿玲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起了那段美妙的学习时光。阿玲说,她分配到小学时,班主任已临近退休,所以这些年比较少遇到了。想想也是,当年的占老师风华正茂,年轻而富有激情。上课的时候很严谨,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让我们心生敬畏。讲得兴起的时候整个人有点神采飞扬,特别生动有趣,每一个知识点都被他讲解得深入浅出。占老师上课有个特点,如果哪个孩子不认真读书,占老师就会将手上的粉笔抛过去,那粉笔不偏不倚地落下,像是一个警示信号,也是老师的期许与鞭策,可是那时候的我们,并不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只是觉得这个老师怎么老是凶巴巴的,过了几十年的岁月,这些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母校忆,此心安处是吾乡。在时光的辗转中,我们重温那些曾经的温暖和美好。母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和欢笑。怀揣着梦想和叛逆并存的岁月,留下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而在每一个回忆的背后,都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