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法国是欧洲油画艺术的中心。法国启蒙运动开始后,新古典主义作为“理性的艺术”,成为启蒙学者们用于批判已经衰落的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的利器。彼时的西方艺术以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画风严谨、细腻、精美,充满理性美感,但忽视色彩和现实摹写,缺乏足够的创造力。
随着启蒙运动的持续发展,文艺领域呼吁关注现实的风潮开始盛行,基于对同时期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流派的批判,以库尔贝和米勒为代表的一批画家从中挣脱出来,在1830年前后打出了赞颂自然、尊重劳动人民和现实世界的旗号。他们拒绝理想化和虚构想象,忠诚地依凭现实进行创作,追求“所见即所画”,驳斥了浪漫主义专注描绘宏大场面和英雄神话故事的理念,也摆脱了学院派对古典美术传统的过度遵循,最终形成了后世所称的“现实主义”流派,对之后的艺术流派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力。其中,受到现实主义画派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兴起于19世纪60到70年代的印象主义画派。
印象主义在19世纪60年代以崭新而突破性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理念是尖锐反对已经陈陈相因的新古典主义画派和沉湎在中世纪骑士文学中导致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画派,广泛吸收了以柯罗为代表的巴比松画派和以库尔贝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画派的绘画理念。
依托19世纪物理学发展奠定的色彩理论依据和新古典主义的素描光影关系刻画的基础,印象派创造性地提出了重视光、瞬间、色彩而轻轮廓的艺术理念,是欧洲绘画史上关于色彩表现和光影构建的一次重大革新,被视为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的桥梁。
印象派的艺术家们虽然基本遵循重视色彩和光影表达的艺术风格,但彼此之间的创作风格仍然有鲜明差别。马奈最早打破了传统的暗色调,赋予作品以明亮的色彩;莫奈奠定了印象派的重视瞬间光影的画风基础,几乎放弃对事物具体形态的刻画;西斯莱则专注于风景画,更偏重于柯罗风格的细节刻画。
在印象画派中,出身法国的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是最为特殊的一位。他被后世誉为“专注于描绘快乐、温暖和美梦的画家”。雷诺阿是印象派中最受大众审美青睐的画家,热衷于描绘快乐的场景、美丽的女性和和谐的聚会场景。
雷诺阿最初以瓷器画出身,在加入学院派艺术家格莱尔的工作室后,结识了克劳德·莫奈、阿尔弗雷德·西斯奈、弗雷德里克·巴齐耶,四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这四人共同成为印象派绘画的先驱。
到19世纪70年代中期,雷诺阿已经逐渐发展出个人的独特风格。与其他更青睐风景画的印象派同僚不同,雷诺阿是整个印象派中为数不多更擅长肖像画和群像画的画家。他笔下的画面充满了温暖的光影和暖色的柔和色调,人物往往笑靥如花,面容像粉红色的娇艳玫瑰一样精致优雅,展现出梦幻的、愉悦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日常情景,给人以快乐、轻松的审美氛围。
自1874年以《包厢》一画首次参加印象派画展后,雷诺阿正式作为印象派画家开始在画坛活跃。1876年,他的代表作之一《煎饼磨坊的舞会》更加深刻地确立了这位画家的风格。画面中,雷诺阿用星星点点的笔触真实表现了自然光透过树叶打在人群身上、地面上和草地上的光影,真正实践了“光是绘画的主人”这一印象主义的口号,描绘了在当时的绘画领域相当罕见的充满愉悦气息的群像肖像画,标志了雷诺阿个人风格的正式成熟,是印象主义绘画在风俗画方面的伟大杰作。
在其创作生涯中,最能登峰造极地体现雷诺阿肖像画风格的作品是创作于1880年的《康达维斯小姐的画像》(又名《小艾琳》)。画像的模特是当时一位金融家路易·卡亨·安德卫普的女儿艾琳。彼时8岁的小艾琳,侧身而坐,姿态放松,面庞柔美健康,一袭棕红色的长发夺人眼球,目光沉静乖巧,蓝色蝴蝶结发饰与礼服相呼应。
雷诺阿使用典型的印象派明暗对比表现手法,以明亮、温暖和鲜艳的颜色描绘小艾琳的形象,用暖褐色简单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再以粗放的笔触,湿画的手法描绘出背景,人物与背景的交接处没有明晰的界限,使画面色彩产生了一种美妙的朦胧感,如梦似幻,给人无限的美感和悠远的想象。
彼时,人们对印象派的认知是注重光线与色彩而忽略线条,人物形象往往会被融进色块之中而模糊不清,而雷诺阿把传统技法与印象派技法融合起来,运用科学的色彩原理表现形体的明暗与空间关系,《康达维斯小姐的画像》的成功成为雷诺阿突破这一难题的证明,成为印象派肖像画史上的奠基作品。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创作起,雷诺阿始终保持着绘画的巨大热情,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作品,成为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晚年,雷诺阿罹患类风湿病,身体关节变形,但病痛并未消解这位乐观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始终坚持创作,直到1919年去世。雷诺阿的作品是绘画史上一座充满轻快色彩和灿烂光影的独特丰碑,对同时期和后世的绘画流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