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合理使用压岁钱
面对压岁钱,家长引导孩子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才能培养高“财商”。闽南师大龙文附小二年级学生小晨的妈妈陈女士认为,家长如果把孩子的压岁钱全部没收不是明智之举,但如果把所有压岁钱都给孩子随心所欲支配也不好。“今年小晨收到5000多元压岁钱,大部分存起来,留出一部分钱让他自由支配,购买他喜欢的物品。作为家长,我们强调的是理性消费,避免浪费。”陈女士表示,等他再大一点时,也会考虑尝试用一部分钱进行简单的投资,比如购买基金、股票等,让孩子了解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当然,家长还会鼓励孩子用一部分钱帮助有需要的人,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压岁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馈赠,更是精神上的滋养。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要从娃娃抓起。家住龙海的林容丽女士从小就给女儿看《小狗钱钱》等相关的理财书籍。在她看来,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向孩子传授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从小教孩子认识不同面值的钱币,了解它们的价值;引导孩子记录自己的收入和支出,了解钱的去向。“为了帮助孩子避免冲动消费,在孩子想要花压岁钱时,和孩子讨论,区分出哪些是必需品,哪些是可有可无的物品。也可以鼓励孩子定一个更大的目标,放弃眼前的诱惑,培养孩子的耐心和自制力。”林容丽说。
抓住培养孩子“财商”时机
压岁钱管理是培养孩子“财商”启蒙的好时机。“通常我们会给孩子一部分压岁钱,在可控范围内让孩子体验自主支配钱的感觉。”家住市区的林燕玉女士认为,与其担心孩子乱花钱,不如合理引导孩子把钱花在有价值的地方。“在拿到压岁钱之前,就和孩子讨论今年春节的‘心愿清单’,引导他们适度消费。比如,大儿子和二儿子想要买学习用品和玩具,商量购买的物品种类和数量,先估算出价格,建议他们在本子上记下收入和支出,亲身体验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做出合理的选择,量入为出、消费有度。”
压岁钱不仅仅是一笔钱,更承载着长辈对孩子的祝福和期望。家住龙海的纪女士告诉记者,她在女儿蔡琪琪上幼儿园时,就曾经在春节期间,向孩子讲述压岁钱的由来和意义,并引导孩子懂得感恩,学会珍惜。“从女儿出生后领到的每一个红包,我们都做了详细的记录;从她上小学起,我们就带着她将一部分钱存入银行,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储蓄意识,为将来做准备。”纪女士的女儿如今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了,从最初的几百元,到目前已攒下不小的一笔钱。他们通过今年春节的家庭会议商量后决定,将这笔钱作为蔡琪琪大学毕业后的创业基金。“压岁钱代表着长辈对孩子的祝福,希望孩子能很好地利用这笔钱,不断提升自己的财富管理能力和理财意识。”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
“财商”培养重点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同,“财商”培养的重点也应有所区别。家住芗城的张海滨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孩子对压岁钱有自主支配权,家长可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做一些不同的引导。”他建议,孩子在学龄前,可以通过游戏、绘本等方式,让孩子对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孩子认识钱币、了解钱的用途;孩子进入小学后,可以开始学习简单的理财知识,例如储蓄、消费、记账等。家长可以给孩子开设一个银行账户,让孩子体验存钱、取钱的过程;孩子进入中学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习更复杂的理财知识,例如投资、保险等。也可以引导孩子阅读相关书籍,或者参加一些理财课程,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压岁钱的处理考验着家长的智慧与担当,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财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孩子的‘财商’培养,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张海滨认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做好榜样,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度炫耀物质财富,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要铺张浪费,教育孩子诚实守信,不要贪图小便宜。家长通过智慧引导,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报记者 苏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