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泰林墩林溪村的幽静山丘之畔,矗立着一座历经数百年沧桑的古堡民居——奎璧齐辉楼。随着林溪村持续深耕文旅产业,这座古老建筑也迎来新的生机。
自2019年完成修缮并重新对外开放后,奎璧齐辉楼已举办书画摄影展览23场,专题讲座8场,累计接待游客20000人次,该楼已成为展现林溪村乃至林墩地区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新地标。
底蕴
长泰现存最完好古堡式民居
若将明朝民居建筑比作“铁绰铜琶”,那么清朝民居建筑则更显工巧华丽,犹如“牙板轻檀”,奎璧齐辉楼便是这样一座精巧且带有浓厚闽南气息的清代民居建筑。
奎璧齐辉楼建于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共置两层四厅二十八房,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其外墙由花岗岩条石水平堆砌,一层墙体厚度达1.5米,二层墙体厚度约0.9米,并预留有采光窗和瞭望口。
据测算,整座建筑的石料用量达1200立方米,厚实的楼体结构赋予其超强的防御属性,不仅可保护楼内居民免受贼寇侵扰,还能让建筑物本身历经百年风霜仍然挺立,成为长泰现存最完好的古堡式民居。
资料显示,奎璧齐辉楼由当地有名的烟草商人林天定投资兴建。“《漳州府志》记载道‘漳烟称最,声价甲天下,漳又长泰最胜’,还有一则宣传海报提到‘长泰高安盖露伏叶,气味清香,早已驰名中外’。”林溪村党委书记林国发解释说,林天定选择在此建楼,实际上是为了方便烟叶采收后,可就近进行加工。
因此,当时奎璧齐辉楼除了满足林天定一族的居住需求外,还用于烟草的加工、贮存及商贸等活动,楼内至今仍存留有烟丝枪等制烟工具。他们所生产的“鹿牌”香烟从这里出发,经过厦门码头转运至东南亚等地区,码头港区曾流传着“无‘鹿’不开航”的俗语,所以奎璧齐辉楼也被称为长泰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焕新
历时两年完成修复改造
如果说历史是一本留待后人品读的书,那么奎璧齐辉楼算得上是一本值得品读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书”,不经意间就会被其古色古香的淳朴风韵所折服——马背脊造型的尾檐下,绘有蝙蝠与葫芦等吉祥图腾,透发着幸福与长寿的希冀;前堂六边形的柱础上雕刻有马踏祥云浮雕,每一处线条都充满力量与韵律;木梁上,工匠以精湛技艺勾勒出麒麟的灵动身姿,宛如凝固的祥瑞之舞……
经过200多年的风雨洗礼,奎璧齐辉楼主体结构依然完好,各种石雕木刻依然栩栩如生。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墙体开裂、屋面变形、雨水侵蚀等问题不可避免。
“根据《林溪村村庄详细规划》《林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等相关要求,我们从2017年开始,围绕奎壁齐辉楼等古建筑遗址展开修缮修复工作。”长泰区“五朵金花”联村党委特派员林春德介绍道,“为了尽可能保留老建筑的风貌,我们选用了‘闽南红砖’替换破损的地面,并对屋顶瓦片和防水工程进行了修复,力求最大程度恢复其使用功能和外观。”
如今,奎璧齐辉楼已焕然一新,推开厚重的木门往里走,更是别有一番天地,建筑内留存着古早制烟工具与古人生活器具,每一件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让来客仿若穿越时光回廊,真切触摸到曾经楼里的热闹生活与“烟火气”。
转型
古建为核加速文旅产业布局
在奎璧齐辉楼完成自身的“蜕变”后,林溪村将目光投向了如何提升整个乡村的历史文化底蕴上。村中不仅拥有十分丰富的历史人文遗迹,还在近些年的转型浪潮中,引进了康养小镇、特色民宿、乡村赛事等新业态入驻,而位于这些业态“中心”位置的奎璧齐辉楼自然也成了林溪村文旅转型发展的“重心”。
林溪村以文化基因重塑产业根基,通过拆除22家旧石材厂,为发展腾出空间。将奎璧齐辉楼这一“海丝文化”地标性建筑作为文化图腾,串联起林墩寨、忠谏府、上下林祖厝等历史遗存,构建起一条特色文化记忆的链条,重现了“无鹿不起航”的历史场景,使古建筑群与现代文旅形成时空对话,打造文化新坐标。
“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备与规划,我们于2023年启动了奎璧齐辉楼文化产业园项目的一期建设,包括奎璧齐辉楼修复提升、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等子项目的建设工作,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林国发介绍说,一期项目的建设已经圆满完成,林溪村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启动二期项目建设,加快产业布局的步伐。
项目还有效发挥了“五朵金花”联村党委共建作用,通过深度融入乐动林墩产业谷“一谷三园”的整体规划,与半月山、狮山健康谷、马术俱乐部、山水畔亲子乐园等项目形成产业联动,加强周边的乒乓球馆、气排球馆、旅游公厕、大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构建起“文旅+康养+体育”三位一体的发展新模式。
短短几年间,林溪村这个曾经“靠山吃山”的小村落,通过挖掘自身文化基因,不断寻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了从“石头村”到“旅游村”的飞跃式转变,这种“点线面”相结合的活化策略,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动态的产业资源,不仅缓解了传统石板材产业退出的阵痛,也为新兴产业注入了文化灵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转型之路。
☉林子越 林阿芬 林雪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