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诏安湾外海域,渔民陈志强近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海洋牧场水质数据时惊喜地发现——5G信号满格,数据刷新流畅。“这在过去难以想象。”陈志强不由得感慨道。
这一变化,源自漳州加速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截至目前,我市在全市海岸线1公里以内建成2117个5G基站,涵盖全境超700公里海岸线,其中超375个5G基站专门用于海面覆盖,实现近海30公里5G网络覆盖。
作为海洋经济大市,漳州今年锚定“海洋强市”目标,市发改委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数字技术为引擎,在700多公里海岸线上书写“智慧经略海洋”新篇章。
在古雷半岛东南侧,工程师正在调试全省首个“空天地海”一体化监测系统。作为海洋灾害防治体系的核心工程,该项目正进行数字中控平台搭建,由智能感知设备将海洋水文数据实时回传,构建起“15分钟预警响应圈”。市海洋渔业局防灾减灾科负责人透露,系统建成后,风暴潮预警精度将提升40%,为海上作业赢得宝贵避险时间。
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的深度融合更催生创新范式。在闽南海洋碳汇数据中心内,科研团队正构建“蓝碳”数字模型,通过卫星遥感和物联网技术,精准测算诏安湾万亩红树林的碳汇能力。而在东山鲍鱼养殖区,搭载5G模组的智能网箱实现投饵、监测全流程自动化,在养殖效率提升30%的同时,降低能耗25%,“数字牧场”的雏形已然显现。
“我们正着力培育海洋数字经济新业态。”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支持闽南碳汇数据赋能海洋牧场综合示范区项目、诏安湾外6号海域数据赋能海洋牧场建设项目等一批智慧海洋相关项目纳入2025年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盘子,持续进行跟踪推动。
从5G信号覆盖近海到数字孪生海洋系统建设,从传统养殖业数字化转型到海洋碳汇交易机制创新,碧波之上,数字浪潮奔涌。
随着“海洋产业数字化、数字技术海洋化”双向通道的打通,预计到2025年底,漳州海洋数字经济将实现能级跃升,形成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格局,成为驱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