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冰镇可乐与奶茶果茶是夏季饮品的主角。眼下,在漳州街头的便利店与商超货架上,一排排印着“红豆薏米”“枸杞桂圆”“枇杷雪梨”等字样的瓶装饮品正以黑马姿态占据货架“C位”。
记者走访后了解到,这些以传统食养配方为灵感,主打“0糖0脂”“药食同源”的“中式养生水”,已悄然成为漳州消费者手中的“续命神器”。一场关于“喝出健康”的消费革命正悄然兴起。
传统配方解锁流量密码
在大润发(漳州店)的饮品区,记者看到,“中式养生水”被精心放置在显眼位置。货架上,一款“红枣枸杞轻养水”以水、枸杞、红枣为卖点。另一款“红豆薏米”则主打红小豆、薏米的组合,瓶身采用极简风,把关键配料设计在显眼处,与隔壁货架的碳酸饮料形成鲜明对比。“以往夏季主推的凉茶、酸梅汤被这类新品挤压了不少空间。”该超市饮品区导购陈女士透露,“年轻人尤其买账。他们甚至会研究配方表。”
便利店场景同样印证这一趋势。罗森便利店(漳州古城店)导购吴女士告诉记者:“‘五指毛桃薏米水’‘甘蔗陈皮水’这类养生水销量很不错。有消费者整箱地买。”
在采访中,记者观察到,“90后”“00后”消费者对“古法熬制”“非遗工艺”等概念兴趣浓厚。不少产品用年轻化表达解构传统养生智慧,例如采用“轻养”“元气”“熬夜水”等网络热词,成功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部分产品还针对办公场景推出“提神醒脑”系列,添加薄荷、菊花成分;针对运动场景,主打“电解质+罗汉果”的补水饮品……场景化创新突破了“饮品”单一属性,向功能化场景延伸。
“中式养生水”为何“出圈”?“当代年轻人一边熬夜一边养生,这些产品精准踩中了当代人的健康焦虑。”漳州消费者刘羽认为,“看到配料表只有水和食材,比喝添加剂饮料安心。‘0糖0脂0卡路里’标签直击减糖需求,‘祛湿’‘补气’‘养颜’等功效宣传则能给我们提供‘心理安慰’。”
养生水是智商税还是真有效?
面对“中式养生水”每瓶动辄6至15元的定价,部分消费者质疑其是否真的有效。对此,漳州市中医院营养科负责人、主治医师刘霏认为,“中式养生水”以“药食同源”食材为核心,如红豆、薏米、枸杞、陈皮等,在中医理论中确有调理作用。例如,红豆薏米水可辅助祛湿、桂圆红枣茶能补气血,但实际效果却受成分含量、加工工艺、个体体质三重因素制约。
刘霏提醒,养生水不能替代药物,如红豆薏米水确实有利水功效,但脾胃虚寒者过量饮用可能引发腹泻。建议消费者根据体质选择,并注意查看钠含量,例如部分产品为提升口感会添加食用盐。
针对部分年轻人“熬夜后喝高价养生水”现象,刘霏认为:“中医强调‘治未病’,熬夜本身已伤肝肾,再贵的茶也无法逆转损伤。建议大家每天23时前入睡,配合规律作息。此外,‘中式养生水’是传统医学与现代消费的融合产物,其价值在于‘未病先防’的理念,而非‘包治百病’的承诺。年轻人需以科学态度对待,方能在快节奏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健康平衡。”
■本报记者 王心如
通 讯 员 苏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