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9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3版:文化走廊

“语言大师”辜鸿铭

⊙李云贵 文 弘艺 供图

辜鸿铭

中国著名的学者、翻译家辜鸿铭。他1857年出生于马来西亚,一生经历极其丰富。10岁就赴英国,14岁又赴德国学习科学、文学、哲学等,皆有所成。同时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被誉为“清末怪杰”和“多语言达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因其独特的个性和卓越的语言能力而闻名,被人们称之为“语言大师”。

辜鸿铭的语言天赋极为罕见,他精通包括汉语、闽南语、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俄语、拉丁语、希腊语和马来语在内的十余种语言。这种多语言能力在当时的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备受瞩目。辜鸿铭不仅能流利使用这些语言,还能在不同语言之间自如切换,展现了他非凡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辜鸿铭十岁那年,跟义父母布朗夫妇来到了伦敦。他按照父亲的交代,在伦敦也始终穿着长衫马褂,留着长长的辫子,永远记住自己是个中国人(当时是清末)。有一天,他坐在电车上看伦敦泰晤士报,几个同车的英国人觉得好玩,侮辱辜鸿铭。起初辜鸿铭不理他们,干脆把报纸调头来看。那几个英国人更来劲了,并说:“看,那个中国小子连字都不认得,还看什么报纸?”这下把辜鸿铭给彻底惹火了,他用纯正娴熟的英语把整段文章念出来,然后说:“你们英文才26个字母,太简单,我要是不倒着看,那就一点意思都没有!”那帮英国人一听都傻了眼,他们灰溜溜地跑掉了。

中日甲午战争后,伊藤博文来到中国漫游,在武昌时与张之洞有过接触。辜鸿铭作为幕僚送给伊藤博文一本刚出版的《论语》英译本。伊藤博文早知道辜鸿铭是中国保守派中的先锋,便乘机调侃他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见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伊藤博文听后竟一时无话可说了。

1889年,俄皇太子来湖北旅游,同来的有希腊王子和一些王公大臣,气派很大。湖广总督张之洞前往迎接,俄皇太子询问他的随从人员职务和名字,辜鸿铭一一翻译,介绍给俄皇太子。晚上,张之洞在晴川阁设宴,款待俄皇太子一行。宴会上,俄皇太子与希腊王子谈话,为避人耳目,改用俄语说今晚有别的约会,喝酒要有所节制。辜鸿铭原用法语翻译,听他们用俄语谈话,也用俄语对他们说,今天这桌饭做得很好,请放心去吃,决不会影响下顿饭的。两王子听后深感惊讶!张之洞有吸鼻烟的嗜好,希腊王子看了十分好奇,他用希腊语问俄皇太子:“老头儿吸的是什么东西?”辜鸿铭不动声色地示意张之洞将鼻烟壶递给王子,让他看看,两位王子感到十分震惊。

辜鸿铭以其卓越的语言才华、深厚的学识和坚定的文化信念,在近代中国文化和文化交流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多语言能力和文化成就,至今仍被人们所敬仰。

作为一位语言大师,辜鸿铭的多语言能力、文化自信、教育理念和跨文化交流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