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文旅

五条非遗线路解码闽南文化基因

华安高山族抛陀螺尽显民族特色 市文旅局 供图

日前,2025年漳州市暑期文旅促消费活动在漳浦启动。活动现场发布了非遗舞蹈体验、非遗美食体验、非遗游艺体验、非遗工艺体验、非遗武术体验等5条非遗精品线路,诚邀广大市民游客奔赴漳州、品味非遗。

线路一:

舞动山海 非遗舞蹈的千年律动

高山族拉手舞(华安县)→傩舞(芗城浦南古傩)→漳台大鼓凉伞舞→石亭高跷(芗城区)

在华安县的青山绿水间,国家级非遗高山族拉手舞正释放着原始的生命力。简单有力的动作、鲜明欢快的节奏,将人类原始狩猎的奔放与农耕的喜悦融入踏歌而行中。

步入芗城区浦南镇,时光仿佛凝固在傩舞的仪式中。威严的七品县官与灵动的书童“大神尪”由舞尪人肩扛而起。在铿锵锣鼓的节奏中,他们踏出夸张诙谐的舞步,逗得观众直乐。

芗城大地还回响着漳台大鼓凉伞舞的激昂乐章。男扮武士,胸挂巨鼓,槌击之声如雷霆震撼;女作小旦,手执凉伞,旋转跳跃似彩蝶纷飞。震天的鼓声诉说着战斗的豪情,翩跹的伞影象征着和平的庇佑,刚柔并济间,重现了戚继光与百姓共歼倭寇的磅礴画卷。

而仰望芗城区石亭的云端,石亭高跷的惊鸿一跃令人屏息。高达2.4米的杉木跷杆上,表演者稳如泰山、行走如风,甚至完成“碰拐”“背拐”等高难度动作。

线路二:

味蕾寻根 非遗美食的匠心传承

漳州卤面制作技艺(芗城区)→闽南盐鸡传统制作技艺(龙文区)→石码五香制作技艺(龙海区)→石榴填鸭制作技艺(漳浦县)

漳州的滋味,深藏于街巷烟火与世代相传的手艺中。漳州卤面是非遗味觉之旅的首站。碱面筋道十足,那锅用料十足的卤汤更是灵魂所在。

龙文区的闽南盐鸡是宴席的灵魂。精选放养土鸡,涂抹秘制酱汁与盐焗粉,埋入粗海盐中,以荔枝木旺火烧半个小时。盐鸡出炉时皮脆肉嫩,咸香入骨,汁水丰盈,每一口都是极致鲜美。

龙海石码的五香卷则是街头巷尾的经典小吃。猪肉混合洋葱、五香粉、淀粉,再用豆腐衣裹成条状,油炸后外酥里嫩、醇香可口。趁热吃一口,唇齿间是漳州人坚守的“古早味”。

来到漳浦县,石榴填鸭以其独特风味压轴。相传这个技艺是由清代宰相蔡新引入故乡漳浦,百年传承。经人工填喂催肥的鸭子经填养、选鸭、宰杀、煨煮、抹料后,肉质清香紧实,肥而不腻,风味佳美。

线路三:

妙趣横生 非遗游艺的奇妙世界

东山海底反游艺(东山县)→捶丸(东山县)→龙海常春岩戏钹→高山族抛陀螺(华安县)

告别味蕾的盛宴,旅程的欢乐乐章在东山岛奏响。当锣鼓响彻海滨,东山海底反游艺率先点燃欢乐。这是源于清末的踩街游艺,人们头戴水族道具,伴着南音潮曲与丝竹锣鼓,造型夸张灵动,动作轻盈诙谐,生动演绎海岛丰富的海洋资源。

同在东山,古老优雅的捶丸静待体验。这项因南宋皇室南迁传入漳的运动,由步打球演变而来,弱化对抗,讲究技巧与礼仪。堪称“古代高尔夫”。

龙海区的常春岩戏钹则是一门源于佛门的杂技,“吐珠”“弄花”“虎翻墙”“赶单竹带钵”……名目繁多的招式融合抛接、旋转、平衡,惊险奇巧,尽显力与美的交融。

华安县的高山族抛陀螺(打干乐)为非遗游艺之旅画上了动感的句号。绳缠陀螺,奋力一甩,陀螺精准落入数米外的小盘中飞旋不息。丰年祭上,华安高山族的青年男女以此竞技,尽显高山族活力。

线路四:

匠心传世 非遗工艺的艺术瑰宝

漳州木版年画(芗城区)→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芗城区)→古琴制作技艺(长泰区)→漳州窑瓷器烧制技艺(龙海区)→漳浦剪纸(漳浦县)→剪瓷雕工艺(诏安县)

步入芗城区,墨香与木香交织。漳州木版年画始于宋,盛于清,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梨木刻版,线条刚柔并济,用色对比鲜明,兼有北方年画之粗犷和南方年画之柔美。

芗城的蔡福美传统制鼓已传承两百余年。制鼓需精选百年松杉为鼓身材料,用上等水牛皮制作鼓膜,碎牛皮熬胶黏合,鼓身密不透风,鼓声纯正雄浑。

长泰区的龙人古琴文化村流淌着千年琴韵。古琴制作“七年斫一木”,百道工序精雕细琢。龙人古琴文化村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材料学,创新研发的“龙人冰弦”,兼具丝弦古韵与钢弦稳定的优点。

龙海区的漳州窑瓷器烧制技艺揭开彩瓷奥秘。在涩胎上填绘刻画好的黄、绿、紫、黑、白色釉彩,低温烧成,色泽浓艳亮丽,纹饰洒脱,颇具匠心。

漳浦县的剪纸艺术自唐宋活跃至今。构图饱满匀称,线条简练连贯,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

诏安县的剪瓷雕则让古建屋脊流光溢彩。剪裁彩色瓷片,通过黏、嵌、雕等工艺,结合绘画灰塑,在庙宇宗祠之上塑造出龙凤花鸟、神话人物。平雕、浮雕、圆雕形式多样,色彩鲜艳如初,立体生动,是闽南地区的建筑艺术名片。

线路五:

武魂激荡 非遗武术的力量之美

太祖拳青龙阵(芗城区)→独脚鹤拳(芗城区)→洪拳(芗城区)→五祖鹤阳拳(龙海区)→宋江九州八卦阵(漳州台商投资区)

芗城区的演武场上,太祖拳青龙阵如巨龙腾跃,气势恢宏。二十一名武师手持铁棍,阵势变幻无穷,“蜈蚣展须”灵动伸展,“太阳阵”光芒四射,“梅花阵”暗藏玄机……气势澎湃,场面壮观,成为漳台文化同源有力的历史见证。

芗城的独脚鹤拳源自永春,清末时在漳州扎根繁衍并远播四海。从基础的“三战”到精妙的“白鹤歇夕枝”“五鹤戏珠手”,配套插沙、打沙包等硬功锤炼,这套拳法底蕴深厚。

刚猛沉实的洪拳在漳州已传承近两百年。它根基稳固,内功深厚,讲究硬弓硬马,发劲沉猛。技击时双手食指竖直,攻防一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拳法功夫的精髓。

在龙海,2023年列入区级非遗的五祖鹤阳拳正焕发活力。它是晚清宗师蔡玉明融汇五拳精华所创,演练时展现的勇猛彪悍之形,雄伟磅礴之势,极富“阳刚之美”,是闽南地区流传的优秀拳种之一。

漳州台商投资区的沙坂村,则是宋江九州八卦阵的发源地。这套阵法传承两百余年,阵型繁复玄妙,囊括36套空手拳法与18般器械的激烈对抗。

⊙漳州融媒记者 王怡婧 通讯员 王莹莹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