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9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1版:收藏

清代木刻版《疫证治例》

☉王继军 文/图

当前,全国范围内众志成城,正在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展开鏖战。其实,尽管疫病形式多样,但我国古代早就有针对性的研究,笔者珍藏的一套《疫证治例》(见图)便是很好的证明。

这套《疫证治例》为清代光绪十八年(1892年)木刻版线装本,尺寸25.4厘米×15.8厘米,全套5卷,作者为朱兰台。从扉页可见,该书为“光绪壬辰夏易知堂藏板(版)”,卷一主要由“序言四首(则)、凡例十五条、疫病论”组成,其余各卷则多对疫病、六经治例、瘟病治例以及多种疫证、杂证等内容展开记述,并附若干医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还创制了芦根方等有效方剂,加以详尽记载。从整体上看,除一、三、五卷页边略有少许缺口外,本套书印刷精致,内页干净,字迹清晰,保存完好,颇为稀缺。

朱兰台,字增籍,号太廓子,湖南湘乡人,生活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作为一名医家,他从医不背古亦不泥古,能于经典中取其精,用之于临床得之妙。他广采百家之长,自辟蹊径,结合实践,集三十年经验撰写的《疫证治例》,见解精辟,芦根方疗效显著。其所处的时代正值疫病多发,患者求治,他多先行述解,不动辄用寒凉之药,以免掩遏邪气。经其诊治,轻者随愈;重者必出此入彼,看邪道在何经,按经用药,亦可切中病情。如是种种,不难看出,朱增籍堪称是一位善治疫病的专家。

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疫情发生在周代。根据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一书中的不完全统计,历代发生疫灾的次数为:周代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金史·哀宗纪》中记载,金朝开兴元年(1232年),汴京大疫,50天内,“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不难发现,就死亡人数看,这是程度最为严重的一次疫病。《宋史·五行志》载,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馁,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是岁,浙之饥民疫死者尤众”,可见大量人口流动是疫病传染的重大诱因。

人类的发展史,可谓是一部与疫病作斗争的历史。秦代律法规定,凡麻风病人都要送往“疠迁所”隔离;唐朝疫情发生后,政府采取赠药、埋葬和在交通要道上晓谕药方的办法来加以控制;宋代对防疫和治疫尤为重视,用“煎水”来消灭疾病源头、教导儿童上厕所要除掉上衣、在杭州城设立专门的收粪人等;而清代的康熙皇帝,则亲自研究天花,大力推广种痘法……

从古至今,防治结合对疫情的控制极为重要。我们坚信,在国家安定、国力强盛的社会主义新时期,这一场疫情阻击战必将获胜!

闽南日报网址:www.zzxww.com 管理员信箱:mnrbjsb@163.com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内容纠错:0596—2598915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