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2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专版

好的待遇保障老师

“同工同酬。”讲起“编外”老师身份,27岁的颜雅鸿坦言,当2016年考入龙文当老师,别人问起编制,真是“戳中痛点”。

颜雅鸿是蓝田经济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上个月,她在龙文区举办的“逐梦龙文·奋斗有我”主题演讲比赛中获奖,还被聘为区融媒体中心“特约主播”。她的演讲题目是——《我自豪,身为龙文教师》。

在教育发展“追赶”的路上,和许多地区一样,今日之龙文,仍面临一道道难题:一边是学童剧增,学位爆仓,一边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一边是考试“指挥棒”让孩子们对分数苦苦追求,另一边是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20年8月,《龙文区教育人才引进管理办法》《龙文区中小学教育奖教奖学基金奖励办法》等重磅文件出台。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名师、名校(园)长,匹配安家补助、生活补助、放宽年龄要求等柔性政策。引进的教育人才,最高可享受一次性安家补助80万元。

“职业幸福感爆棚。”市研究型名师、龙文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郑美玲感慨,放弃多次引进到厦门的机会,因为龙文区的“厚待”“直抵人心”。原来,区里根据郑美玲的专长,实行“三保留”:保留进修学校的工作,保留副校长的职务,保留聘任高级教师职称。“这样的政策在省内的教育人才引进中应该是首创。”

“心存感恩加油干。”到任4个月,郑美玲就开展区首届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制定《龙文区基础教育课题管理办法》《龙文区学前教育教研管理制度》。组织教师申报提升教育质量专项课题,全区共立项了41个课题,476位教师参与,涵盖各个学校和学科。另外,立项5个省级课题,结题5个市级课题……

“建设‘新样态’品牌学校。”有34年教龄的省级小学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张锦毅,来到龙师附小龙文分校担任校长,同样到任4个月,学校的管理大变化,53个班级2568名学生,6分钟可以做到“快静齐”地到达操场。龙师附小龙文分校正式加入由江浙教育名家发起的“全国名校联盟”;1名老师在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为龙文区在全国性赛事中的第一个一等奖……

“引育并举,教师队伍建设正在多维发力。”龙文区教育局局长林溪圳说道,通过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引进来”,2015年以来,全区共引进、遴选和招考教师1250名,引进培养特级教师、省级名校长、省市级学科带头人等共95名。深化教师培训机制“走出去”,组织6000多人次教师参加各级培训,让更多的老师走出“固有天地”,寻找先进的教育目标与奋斗精神。

同时,全面落实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率先在各县(市、区)全面兑现教师住房货币化补贴。坚持待遇向偏远农村倾斜,每人每月补助500元。

让教师尽展其才,使学校位得其人。“非编,并非低人一等。在这里,不仅有奋斗成就感,更有一种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归属感。”正如颜雅鸿演讲所说,“和龙文区的教育事业一起前行。”

“龙文以人为本,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旨在进一步推动教育发展,补齐民生短板,造福更多群众。”龙文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清桦如是说。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