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2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专版

好的文化“教育场”给学生

“闽南水乡”等画作展示于“闽南水乡”特色小镇的古厝之内,“真是别有一番味道。”2020年12月,“诗画水乡 桃李芬芳”龙文区首届中小学生书画作品大赛展览举行,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赏。

如果说校园条件是“硬件”,教师是“软件”,那么好的文化就是让这些软硬件发生最佳效应的催化剂。

以文化人、以德育人,龙文区用文化打好教育的亮丽底色,扣好每一名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文”的火种在播撒。“天地性,人为贵……”龙文实小淳风广场,师生们身着汉服,行传统礼仪,吟诵本土“三字经”——《启蒙初诵》,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它比《三字经》早了80年,不少句子还相同,”三尺讲台上,德育老师循循善诱、引人入胜,“九龙江北溪流经朝阳镇石井村蓬洲社,那是闽南理学开创者陈淳的故乡……”这一“陈淳的传说”,被列入了龙文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实小校园里,北溪路、朋来路、道源楼,皆有历史典故,走廊里、楼梯间、横梁上,随处可见诗文。润物细无声,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这样潜移默化、化作粒粒种子,播种在少年生命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古今师生们,都成了本土文化的最佳代言人。

“武”的力量在弘扬。“呼哈……”湘桥湖畔,鸿浦小学操场,省级非遗项目“何阳拳”武术操,作为校本体育课,融入大课间活动,同学们“耍”得有模有样,气势十足。何阳拳在龙文区田丰村代代相传,至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其内容丰富,自成一派,有各种拳术套路、器械套路等,于2019年3月被列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龙文区第一个省级非遗项目。

为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去年6月份,龙文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与区教育局联合开展了非遗项目何阳拳进校园活动。在借鉴国内传统武术操的基础上,学校最终从何阳拳拳术套路中提取了8个经典动作,结合体操八拍模式创编成武术操,并录制了口令音乐。目前,学校的何阳拳武术操校本教材已经编完,正在审核。伴着九十九湾的悠悠水声,“何阳拳”已在校园生根,非遗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慢慢发芽。

而在几公里之外的九龙江北溪北岸也有一道风景,郭坑中心幼儿园这一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内,几名小朋友提腿颠球、动作连贯……

“文武双全”,更多的文化品牌赛事在打造,“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校园艺术节暨三个艺术团比武举行。更多的文化特色在形成,漳州市二实小的歌仔戏,龙师附小龙文分校的管乐团,龙文中学的合唱团,初具雏形。

教育为本,德育为首。“我们将以实施《龙文区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抓特色教育,促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到2025年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内涵发展新模式。”林溪圳介绍。

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龙文娃的未来愈加令人期待。数据无言,却最有说服力: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面从2018年的50.8%提高到2020年的86.8%,其中在公办性质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占比从2018年的17.1%提高到2020年的52.3%。有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17所。龙文中学2020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71%,达历史最好水平,被市教育局评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校”,龙文区被评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区”……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