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时间差”似乎成为将水果卖出好价钱的措施之一。的确,晚熟水果因其量少价高,促使越来越多种植户响应市场,换种新品种,以此错开传统的应市时间。但市场规律摆在那里,长此以往,随着晚熟品种持续扩种,同样可能造成市场货品供过于求,最后只能依靠“价格战”留存用户, “果贱伤农”的窘境或将再次出现。
如何摆脱鲜果与时间赛跑的宿命?长期来看,水果“保值”不能止步于“时间差”,而是需要插上“工业化”的翅膀。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才是让漳州水果摆脱“时间束缚”的有效方式。精深加工意味着必须从采摘、筛选到提炼、配置成品,再到包装销售开始,输出一套自下而上的标准化产业链条。而目前,漳州对于农产品精深加工多为粗放型,加工停留在焙干、制作罐头、速冻保鲜等传统手段,加工企业及品类单一,对于功能性产品的研究更是鲜少问津,而这些高科技提取物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增值效益。
从农业工业化的角度来衡量,漳州水果的出路,不应当只在品种上下功夫,而应把目光盯准更广阔的精深加工市场,被赋予工业属性的农产品,在市场的风浪中更能承受考验。
☉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