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闫 锴)记者获悉,日前,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2021年第二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2021年第14号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投诉涉及信用卡、贷款、理财产品等各个方面。《通报》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84424件,较2021年第一季度环比增长8%,较2020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25.5%,消费者权益保护压力上升。
从各银行投诉量来看,《通报》显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的中位数为298.7件/千营业网点,平均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的中位数为73.6件/千万个人客户。其中交通银行的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平均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均位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第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的中位数为1932.0件/千营业网点,平均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的中位数为338.0件/千万个人客户。其中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的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三位;恒丰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的平均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三位。外资法人银行的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的中位数为173.9件/千营业网点,平均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的中位数为358.4件/千万个人客户。其中东亚银行的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位列外资法人银行第一;汇丰银行的平均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位列外资法人银行第一。
从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来看,信用卡业务投诉仍占据主位。《通报》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46273件,同比增长37.2%,占投诉总量的54.8%;涉及个人贷款业务投诉23059件,同比增长52.2%,占投诉总量的27.3%;涉及理财类业务投诉4334件,同比减少59.2%,占投诉总量的5.1%。
银保监会消保局建议,市民在金融消费时应注意“四个正规”。选择正规持牌机构,如存款可选择具有存款保险标识的银行机构;选择正规销售渠道,消费者要在正规营业场所接受金融服务,通过金融机构官方线上线下渠道购买产品;选择正规从业人员,金融消费者应注意查验提供销售服务人员的金融从业资质,防范诈骗风险;通过正规投诉渠道反映问题,消费者发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投诉渠道反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