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为“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上个月,我市开展幼小衔接攻坚行动试点工作,市直小学和市直幼儿园现场“科学衔接”结对子,推进幼小科学衔接。
先试先行 搭建科学衔接“桥梁”
幼儿园孩子自理能力如何?近日,漳州市幼儿园以“我是生活自理小达人”为主题,向漳州市实小老师展示了一堂孩子自理展示活动课。课上,孩子通过“扣纽扣”“整理书包”等环节,展示孩子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随后两校老师根据“幼小衔接,助力成长”主题进行研讨交流。
与此同时,龙师附小也携手市机关幼儿园开展了“幼小双向科学衔接”专题研讨。“一年级开始要求孩子有一定的阅读量,那在幼儿园阶段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刚入学的孩子一般会出现哪些方面的不适应?我们如何做好双向的衔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研讨会上,两校老师根据各自工作进行提问答疑,最终达成思想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小协同机制。
市实小副校长曾永强说:“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主动适应从大班到小学的过渡期极为重要。小学应与幼儿园加强交流与沟通,积极探索适合幼儿过渡的方法,将幼小衔接这道‘坡’变缓,为科学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条件、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双方在理念上有差异在所难免。”市教育局初教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为加强幼小衔接工作,教育部、省教育厅相继出台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方案,我市近期也进行了幼小衔接攻坚行动试点工作,进行双向科学衔接。“双向协同教研,是为了找到科学衔接的‘桥梁’,让孩子更好地衔接。”
据了解,目前,漳州市直小学和市直幼儿园幼小衔接试点工作进入常态化,双方在搭建幼小联合教科研平台、创设衔接校园环境、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等方面双向互动,先试先行,示范引领,有效推动。
教学相融 幼小衔接更“顺畅”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市机关二幼中一班的孩子,在快乐的儿歌中,和鸭宝宝们玩起了“数鸭子”的游戏。孩子在鸭宝宝排成环形队伍时选出了“鸭队长”,一只、两只……八只,孩子们手眼协调地点数,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掌握了环形计数的方法,懂得不漏数,不重复数。
“幼儿阶段的数学活动是对自然事物探究性地学习,激发兴趣、体验探究是关键。”市机关二幼园长黄志芳表示,其实,幼小衔接从孩子的入园之际就开始了。“幼儿园重点是‘培养习惯’。比如小班,鼓励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中班,鼓励孩子帮助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收拾玩具、材料等。大班的孩子则尝试探索如何整理书包、认识时钟等。”
对此,市实小教导处副主任范凌燕表示:“幼小衔接其实不只是教学,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幼小衔接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园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一日生活中,这有利于让孩子体验自我服务的快乐,也为孩子上小学做好生活准备。”
范凌燕说,在教学上,小学也将通过活动设计改变教学方式,比如增加课程的游戏性和情境性,实现教师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目的是帮助孩子从心理上逐渐接受并喜欢上小学,从而实现平缓过渡。”
“今后学校也会对教室布置进行一些调整,保留一些幼儿园的特点,比如图文尽量卡通化,颜色更加多彩。”龙师附小副校长王琼说,环境创设的过渡,能增强孩子的心理安全感。“5月24日,我校就联合市机关幼儿园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暨大班幼儿进校园体验活动,让孩子前来参观,甚至听听课,知道小学课堂是什么样的,哥哥姐姐上学又是怎样的。”
除了在小学着力,幼儿园这边也在悄然为孩子做着准备。市机关二幼按照幼儿年龄,逐步增加集中活动的时长,如30—35分钟,并有意识地让孩子规划课间10分钟,告诉孩子这10分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行为规则。
“幼小衔接”不等于“小学化”
记者走访发现,孩子上小学之前,很多家长会带孩子去参加校外幼小衔接班,让孩子学认字、学数字运算。
“有的家长比孩子还焦虑,他们多数认为幼小衔接是大班下学期和上小学前的事,并没有建立起衔接是贯穿整个学前阶段的观念。”市机关幼儿园园长助理翁雅莹说,为此,此次试点工作除了把幼小衔接基础性工作做好,还加强了面向家长的宣传,引导家长配合做好衔接工作。
近期,市机关二幼向家长分发幼小衔接宣传手册,普及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解答相关疑惑,引导家长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幼小衔接。“通过宣传手册,我们希望家长知道,‘幼小衔接’不等于‘小学化’,不能简单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知识经验的衔接’。而应该专注学习能力的准备,相比于知识的学习,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是更为重要的内容。”黄志芳说。
针对家长对于孩子识字问题的疑惑,王琼建议家长可以适当让孩子识字,但不是机械、枯燥地借助卡片,而是要在无压力、感兴趣的前提下,比如利用街道广告牌、亲戚的名字等,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快乐识字。“孩子是一张白纸,专业的知识应该由专业的老师来教,而且“零起点”教学,老师更好教,孩子也更配合。”
“现在‘双减’落实也比较到位,低年级知识性不是那么强,少了机械性作业,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范凌燕说,从语文老师角度来说,有效衔接,家长要更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听也很重要,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多听,培养倾听的专注力,上课就会高效。”
王琼表示,今后,学校也将继续加强老师的读和写的基本功,特别是低年级,让孩子在“零起点”上就有比较扎实的读写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