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焦虑是可以理解的。”龙师附小汪颜青老师说。早在2019年,汪颜青就作了《小幼体验式活动衔接》课题研究,对幼小衔接有着切身的体会。“从幼儿园到小学,环境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作息时间的改变等,给孩子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家长因此难免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科学认识幼小衔接很关键。”汪颜青说,幼小衔接不等于只是提前识字、数数,更多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体验,为后续学习积累经验。“家长要有意识地了解幼小差异,提前规划,帮助孩子从心理、生理上做一个顺利过渡。其中包括学习适应、生活适应、身心适应、社会适应、对学校的态度等。比如在入学前,了解小学作息时间,进行作息时间调整;指导孩子学习小学生需要的自理技能,如分类整理和收纳文具玩具、衣物和个人物品等;培养小学阶段需要的学习习惯,如:好奇好问、专注、善于思考、有计划做事、自主学习等。”
“家长只需配合好学校即可。”汪颜青表示,在“双减”背景下,教育部、省厅等相关部门要求幼儿园开展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坚持“零起点”教学有助于孩子顺利过渡。“最近市直几家学校也在试点‘双向科学衔接’,示范引领,随后也将在全市全面铺开,幼小衔接将更加科学有效。家长可以积极配合学校,从阅读培养开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汪颜青说。
“家长不要有‘抢跑’心理。”汪颜青建议家长不要提前教授小学的学习内容。从她多年教学经验来看,孩子提前进行拼音、数数等知识经验衔接,其实对孩子学习帮助并不大,反而有的孩子会因为前面老师的教学教育方式不对,产生厌学情绪。“那样不仅会干扰小学老师的教学,对孩子来说,不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要改更难。如果家长实在要让孩子学,可以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渗透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力的发展才可以让孩子的学习长久受益,能力准备是幼小衔接的根本。幼小衔接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家长要有准备地在适合的时间,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支持。“亲子陪伴很重要。良好的家庭关系、温馨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有安全感、对学习、生活充满热爱。” ⊙本报记者 陈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