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问我,在附中吃得好不好?我说,给你说说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顿晚餐吧。
一个寒冬的傍晚,雨熙熙攘攘地下着,风吹得树沙沙作响。没伞可撑,我挽着裤腿从教学楼一路小跑去食堂,进大门前,哆嗦着打了个寒颤。我在点菜窗口买了两素一荤,然后去角落的匀饭处自行加饭,转过身,发现柜台上多了一个龙头饮水铁桶。我驻足,特地看了贴附在桶上的红纸条“免费姜汤”。我去找打汤窗口的师傅要了个铁碗,盛了一碗姜汤,在靠窗的角落找了个位置坐下。
雨在外面滴答滴答地敲打着什么。我双手捂贴碗底,姜汤的热量连绵不断地传来;我低头往碗里吹气,抿着碗边,轻轻地喝了几口——暖流从舌尖始,流经咽喉,徘徊于胃中,最后漫往周身。我仰头看着窗外灰头土脸的天,又环视食堂内,热热闹闹的,大家都有说有笑地与伙伴们吃着饭;明亮的灯光,四溢的饭菜香,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母亲,你知道吗,我当时就这样捧着碗,姜汤的雾气湿了我的眼眶。我当时置身其中,觉得自己处在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手里捧着世界上最好的美食,而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母亲笑着说,傻孩子,就一碗姜汤而已,有你说的这么好吗?我微笑不语。
父亲关心我,在附中和老师同学相处得还好吗?
我说,附中穿红色工作服的阿姨都对我很好。打扫宿舍楼梯口的阿姨,每个午后,见到我背着包匆忙下楼,都会亲切地问候一句“要去上学了嘿”,拿着手中的橘子走上前“来,吃个橘子”;教学楼整理废弃物的阿姨,总会温柔地接过我手中的垃圾桶。我拿着茶壶去开水房接水,她们在那休息,总会轻问一句“要泡茶呀”,然后递给我一袋又黑又大的杨梅,温和地说,“自家种的,吃吃看”;小卖部的阿姨许久未见到我,会唠家常般说“好久没见到你来消费了哩”“阿姨觉得你还是把头发梳上去好看些”;西北拉面窗口的阿姨,习惯问我这个最晚的吃客一句,“阿姨把这剩下的都给你好不好,不然都浪费了吼”。
我告诉父亲,附中的阿姨都尚且如此,那老师同学们就更不用说了。每位老师都很关心学生,教学上尽职尽责,课后的问题解答耐心详细;班级里的同学都很友善,一方有难,常常是集体支援。能和这么一群温暖的人朝夕相处,我蛮幸福的,你放心好了。
向往附中的学弟学妹咨询我,附中的生活丰富多彩吗?
我说,等你们来了以后,我会带你们去逛逛。去看看夕阳下的国际大草坪,轻摇慢晃的,那是夏天的风喜欢吹的“红麦浪”;每年的12月我们会在这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向全世界展示附中篝火般的热情;我还要带你们去爬一遍翠绿的亦乐山,无需装备,无需漫长的脚程,只需穿着纯白校服的我们就够了;再去5月的九思广场,逛一年一度的跳蚤市场,我会提醒你们带些许零钱,从学长学姐摊中淘得好宝;然后再去艺术馆观看电声乐队的活跃表演;去偌大的礼堂,约定一场周六的电影,为好看的情节欢呼鼓掌一次;去2号报告厅,聆听一场精彩的周末讲座,听取课堂以外的有趣知识;我还会带你们去看看傍晚放学后我必去的健身房,那里有一群热爱运动、身体健硕、充满激情的同学;我还想带你们去吃热腾腾的饺子宴,去温馨的文学馆闻闻书香,去湛蓝的游泳馆学习游泳,去开花的凤凰树下感受雨季附中……
长辈问我,在附中住得还习惯吗?我说我最喜欢晚自习下课后,回四人小屋冲个凉水澡,吃顿夜宵,吹着空调,看会儿闲书,与舍友互道晚安,伴着窗外的星光入睡。
朋友问我,在附中学得怎么样?我说班级同学良性竞争,学习氛围浓厚。优秀的同学很多,而我平平无奇,但也算是响应了我们姚校长所嘱咐的“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
写下这篇文章,想告诉你们,附中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而我,在这个大家庭中做着一个幸福的平凡人。多希望疫情散去的那一天,我能带你们进校,陪你们在我热爱的附中走走,天花乱坠地给你们讲好多我未能讲完的话,好多、好多……
2022.06.07完稿于一个下着小雨的高考清晨
(指导老师 高良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