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清
闽南人称房子为“厝”,闽南俗语“种田要好田边,居厝要好厝边”,意为种田要有好的邻田农友,住房要有好的邻居。
在合作化以前,农民各家各户种田,田园毗邻交错,如果在毗邻种田的双方有水同引灌,有旱互浇园,下种收割时有难相帮,此谓“好田边”。如果种田的双方经常闹矛盾,一会儿担心你截我的水,一会儿害怕肥水流入外人田,那可是一件烦恼的事。同样,相邻居住的人家有难相帮,和睦共处,此谓“好厝边”。如果邻居经常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甚至互相争吵,进出你瞪黑眼我翻白眼,那更是一件麻烦事。
“种田要好田边,居厝要好厝边”这句俗语,“好田边”仅是铺垫,关键是在后半句要有“好厝边”,因为作为邻居一日早晚抬头不见低头见,更需要双方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好的邻居有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所以有“远亲不如近邻”之说。由于邻居好坏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非常重大,所以在古代曾出现一个“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的故事,说的是梁武帝时期有个官员吕僧珍为人厚道,为官清廉,朝野有口皆碑。吕僧珍私宅邻家有幢房子价值一百万,官员宋季雅很想与吕僧珍朝夕相处,退休后想成为他的邻居,竟花了一千一百万买下了那幢房子。吕僧珍知道后问他为什么买得那么贵?宋季雅说:“我一百万买房子,一千万买邻居。”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千金买邻”。
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人们在日常相处都要懂得互相帮助,互相关照,成为千金难买的“好田边”“好厝边”。但有的人可能性格上比较孤僻,生活上比较自私,跟什么人都合不来。这种人如果不自省发展到极端,不但会成为“坏田边”“坏厝边”,还很容易成为孤家寡人。